饱看布褐与轩裳,识破都如梦一场。
失鹿蕉间空咄咄,骑鹏天上去堂堂。
命真不遇才何负,人已无存德未忘。
珍重骓甥歌挽些,他年有泪洒槟榔。
王迈(《永乐大典》引作王君实)(一一八四~一二四八),字实之,一作贯之,号臞轩,仙游(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调潭州观察推官,改浙西安抚司干官。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爲考试官,因显擿详定官不公被黜。调南外睦宗院教授,时真德秀知福州,力爲之助。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试馆职,次年,爲秘书省正字(《南宋馆阁续录》卷九),轮对直言,忤旨,出通判漳州。又因应诏言事,削秩免官。久之,復通判漳州。淳祐元年(一二四一)通判吉州,迁知邵武军。八年卒,年六十五(《后村大全集》卷一五二《臞轩王少卿墓志铭》)。有《臞轩集》二十卷(《续文献通考》),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等辑爲十六卷,其中诗五卷。《宋史》卷四二三有传。 王迈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挽陈直学二首》是宋代文学家王迈的作品之一。这首诗通过对生命和才华的反思,表达了对逝去的友人陈直学的追思之情。
诗中描述了一场对人生和才华的觉醒。作者以布褐和轩裳作为象征,表达了对富贵和贫贱的洞察力,认识到这些都如同一场梦境般虚幻。失去了鹿,空留下蕉叶,形容自己凄凉无助,仿佛骑着鹏鸟上天一般的雄心壮志也化为泡影。作者认为自己的才华未能得到命运的眷顾,感叹命运的不公。尽管人已离世,但他的德行和品质将永远被后人所铭记,作者对陈直学的高度评价和追思之情表露无疑。最后,作者珍重地唱起挽歌,预示着未来可能会有眼泪洒落在槟榔上,意味着对逝去友人的深深思念。
这首诗表达了王迈对逝去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对富贵贫贱的洞察和对命运不公的感慨,作者呈现了对才华的渴望和对逝去友人的敬重之情。同时,通过对梦境和现实的对比,诗中融合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哲理思考,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对生命的珍视。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和思想,通过意象的运用和对比的手法,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同时也是对人生和命运的深度思考,引发读者对生命的反思和对才华的珍惜。
我昔东行花始开,我自东归花半摧。万红辞林卷风去,坐见锦绣蒙苍苔。南山朝云鸠逐妇,日暮微雨萧萧来。一春晴明苦难得,掩蔽风日知谁哉。
三千里外布干戈,果得鲸鲵入网罗。今日宝刀无杀气,只缘君处受恩多。
亢阳今已久,嘉雨自云倾。一点不斜去,极多时下成。
自与君别离。四序纷回薄。分手清江上。念别犹如昨。追忆边城游。奚寻平生乐。俱登巃从岭。共坐逶迤阁。清吹或忘归。繁文时间作。连镳戏浅草。游幰遵长薄。五载同衣裘。一朝异暌索。夫君颇留滞。骖騑未沃若。伊家从入关。终是填沟壑。早秋正凄怆。余晖晚销铄。林叶下仍飞。水花
万机分子路,一局笑颜回。
雨里船中不自由,无愁稚子亦成愁。看渠坐睡何曾醒,及至教眠却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