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视飞鸢始欲愁,要之乐死胜怀忧。
功名慷慨吾无志,所愿平生马少游。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五月十七日谒伏波庙四首》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仰视飞鸢始欲愁,
要之乐死胜怀忧。
功名慷慨吾无志,
所愿平生马少游。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伏波庙的情景。首两句表达了仰望飞翔的风筝时,作者心生愁绪;接着,他认为追求乐趣至死胜过怀忧。第三句表明作者并无追求功名的志向,他慷慨地拒绝了功名的引诱。最后一句表达了他一生渴望驰骋天涯、自由自在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伏波庙的游览,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情感和价值观。作者仰望飞翔的风筝时感到愁绪,可能是因为它能自由飞翔而与自己的局限形成了对比,激发了他对自由的渴望。接着,他提出了一种观点,认为追求快乐至死胜过忧虑和烦恼,这表明他的乐观积极态度。然后,作者明确表达了自己对功名的态度,他坦然拒绝了功名的引诱,这反映了他对名利的超脱和对内心追求的坚守。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冒险和探索的向往,他希望在有限的一生中能够尽情地游历天下,感受世间的美好。
整首诗词流畅自然,抒发了作者对自由和追求快乐的渴望,以及对功名的超越。通过对伏波庙的描绘,诗人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展示了他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追求精神自由的坚持。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给人以启示,引导人们关注内心的真实需求,并勉励人们追求真正的快乐和自由。
西州行路日萧条,执手伤怀不自聊。故子故乡终念返,岂能无意冶城潮。
白浪暗江中,南泠路不通。高樯帆自满,出浦莫呼风。
似牛无角,似驴欠尾。突个形容,诚难比拟。无所思,无所为,卧月眠云谁得知。
百尺高竿巧捷身,竿头立定斗尖新。更呈失脚翻身样,平地旁观亦损神。
溅溅桐江濑,白石粲如语。上有子陵台,下瞰富春渚。高崖薄曾云,黄草没荒墅。俛怀汉中兴,四海归寰宇。征书诏遗逸,长揖觐当宁。咄咄吾子陵,而竟不下汝。握手道故交,言还谢明主。星文丽中天,风节超下土。悠然钓泽中,高风永终古。
灵阳子,来告别。送行不似,相迎时节。听予嘱、游必有方,待孀毋紧切。我人除,烟火灭。莫忘初志,旋添决烈。行大道、开阐亘初,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