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繻不复尚骄奢,经始菟裘谢物华。
户外韦衣真隐者,屏间孔雀尚豪家。
几年汗简编檮杌,晚岁薰炉负辟邪。
谁谓吾庐还有幸,卜邻归路不相赊。
约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后在世]字弥性,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幼好学强记,其母尝屏其所观书,几上仅余台历一册,明旦默记,纤悉不误。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调平江府学教授。五年,通判湖州。七年,以张浚荐召至阙,为秦桧所阻,出通判镇江府。十六年,为言者所劾,降二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五),自是闲退二十年。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擢光禄丞,晚知蕲州。
《题李德邵蘖庵》是宋代仲并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题李德邵蘖庵》中文译文:
绮繻不复尚骄奢,
经始菟裘谢物华。
户外韦衣真隐者,
屏间孔雀尚豪家。
几年汗简编檮杌,
晚岁薰炉负辟邪。
谁谓吾庐还有幸,
卜邻归路不相赊。
《题李德邵蘖庵》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李德邵的蘖庵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李德邵的景物和生活方式的赞美与敬仰。
首先,诗中提到了绮繻不再流行骄奢的时尚,经商的人开始放弃华丽的服饰和奢侈的物品。这表明李德邵的蘖庵在时尚潮流中保持了独特的品味和朴素的生活方式。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蘖庵的户外景象,说李德邵穿着韦衣,真实地成为一个隐士。这展示了李德邵过着超然世俗的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清净。
然后,诗人提到了蘖庵内部的屏风上画着孔雀,表明李德邵的生活环境仍然有一些奢华和富有。这里的孔雀象征着富贵和豪华,显示出李德邵在精神追求和物质享受之间找到了平衡。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蘖庵内的一些细节,如编织简陋的檮杌(竹编座椅)和晚年时使用的薰炉。这些描写体现了李德邵朴素的生活态度和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坚持。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李德邵蘖庵的羡慕和敬佩,他认为住在邻近的人如果能卜算到李德邵的庐舍,一定不会轻易离去,因为李德邵的庐舍充满了幸福和吉祥之气。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李德邵的蘖庵,通过对生活细节的刻画,展示了李德邵超脱尘世的境界和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坚守,表达了诗人对李德邵的景物和生活方式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蹈海沈江合比踪,子阳蛙坎可能容。自闻门外韩擒虎,岂乏云间陆士龙。信矣百年谁不死,哀哉三子亦相从。烂为井底泥无恨,肯顾区区马鬣封。
拄杖相寻访夕阳,诗肩独耸到昏黄。白苹洲上西风起,黄叶声中秋意长。
栏干十二绕层楼。珠帘卷素秋。当年尊酒屡迟留。识公惟白鸥。才得趣,又成愁。情钟我辈流。买山同隐肯来不。遥怜笑点头。
牛头定何向,牛尾定何指。我不炙汝心,我不穿汝鼻。如何不许见全牛?雾隐云藏若相避。行行上牛背,上下三十里。一雨生新泥,寸步不自致。胡不去作牵牛星,渴饮银河天上水。胡不去作帝藉牛,天田春风牵黛耜。却来蛮村天尽头,塞路长遣行人愁。夕阳芳草只依旧,瘦牛何苦年年瘦。
痛饮忘形处,清谈得意时。为怜非恶客,还看出新诗。交道真难合,人情岂易知。林泉他日约,杖屦且相随。
碧落远澄澄,青山路可升。身轻疑易蹋,步独觉难凭。逦迤排将近,回翔势渐登。上宁愁屈曲,高更喜超腾。江树遥分蔼,山岚宛若凝。赤城容许到,敢惮百千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