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温然侍上官,松醪更劝语更端。
行厨剩遣黄头载,下客何曾白眼看。
烋在汉庭方眷注,功将周室更祗欢。
孰知末至慈恩旧,老境犹歌行路难。
陈造(一一三三~一二○三),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太平州繁昌尉。歷平江府教授,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并权知州事。房州秩满,爲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于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有《江湖长翁文集》四十卷,由子师文刊刻行世,陆游爲之序,已佚。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仁和李之藻获抄本,与秦观集同刊于高邮。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元申屠駉《宋故淮南夫子陈公墓志铭》。 陈造诗,以明李之藻刊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诗集外的作品另编一卷。
《次韵同年诸公环碧叙同年会》是宋代陈造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春意温然侍上官,
松醪更劝语更端。
行厨剩遣黄头载,
下客何曾白眼看。
这首诗词以春天的气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和友情的思考和感慨。
诗词以描写诗人与上官相对而坐,春意温和,意味着他们之间的关系和氛围和谐而愉快。"松醪"是一种酒,诗人不断劝饮,希望通过酒言欢,加深彼此之间的交流。
在第三、四句中,诗人表达了对行厨剩余食物的态度。他将黄头(厨师)叫来,让他将剩下的食物分发给贵宾们,体现了诗人的慷慨和善良之心。同时,诗人也提醒下客们不要白眼看待这些食物,以示对待他人的尊重和理解。
整首诗词以宴会场景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思考。"汉庭"指的是宴会的场地,表明诗人的地位和身份备受关注。"功将周室更祗欢"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成就和官场荣耀的追求,以及他对于能与同年诸公共聚一堂的喜悦之情。
然而,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老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担忧。"末至慈恩旧"意味着诗人已经进入晚年,他仍然保持着对官场的热爱和赞美。"老境犹歌行路难"则揭示了诗人对于未来道路的困难和不确定性的担忧,也许是对于官场生涯的担忧,也可以理解为对于人生道路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宴会场景和思考官场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人生和未来的感慨和思考,既有对于现实的赞美和热爱,也有对于未来的担忧和不安。
报道春归去,忙来看落红。岂知春不去,还在绿阴中。
十月颍水冰,问君行何为。行不顾斗米,自与五湖期。平生湖上游,幽事略能知。此後君最乐,穷年得游嬉。彩鲸抗波涛,风作鳞之而。鸣鼓上洞庭,笑看红橘垂。漠漠大梁下,黄沙吹酒旗。应怜故人愁,回首一相思。
巍然造化功,斡擘成岩豅。石顶滴清沥,洞深飕细风。我来畏暑间,憩此清冷中。缅怀二老调,逸思更无穷。
赏识元非易,登临政尔难。要须穷应接,宁可肆讥弹。胜践千年近,高风六月寒。由来炯水玉,固愈耀朱丹。
渐灼兰膏,覆满青烟罩地。簇宫花、撋荡纷委。万姓瞻仰,苒苒云龙香细。共稽首,同乐与,众方纪。
一叶落,天下秋。一尘起,大地收。有意气时添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