巉岩石壁半欹斜,茅栗丛中菊渐华。
风里断鸿书还草,山头飞叶汉浮槎。
柂楼索莫吟秋笛,戍火青荧咽暮笳。
争似渔翁最萧散,晚来和月卧芦花。
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无爲(今属安徽)人。与兄之义、弟之深同河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钦宗靖康初调和州歷阳县丞,摄鸟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爲军,朝命爲镇抚司参谋官。高宗绍兴间通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二十年。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歷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孝宗干道五年卒,年七十七。有《相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五卷),己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五卷。事见本集卷三○附录宋尤袤《故太师王公神道碑》。 王之道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秋兴八首追和杜老》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情感,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时光和人生的感慨。
诗词中的景物描写生动而具体。"巉岩石壁半欹斜,茅栗丛中菊渐华"描绘了山势险峻的景象以及菊花逐渐盛开的秋天景色。"风里断鸿书还草,山头飞叶汉浮槎"则呈现了秋风中飘落的落叶和迁徙的鸿雁,暗示着岁月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
诗词的意境抒发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思念和对人生沧桑的感慨。"柂楼索莫吟秋笛,戍火青荧咽暮笳"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的回忆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争似渔翁最萧散,晚来和月卧芦花"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诗意的向往,暗喻了渔翁自得其乐、恬淡随心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感慨。诗词中的意象清新,节奏流畅,语言简练,给人以深远的意境感受。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时光流转和生命变迁的思考,同时也能领略到秋天的美丽和恬静的意境。
天畏遐福,允彰父慈。维昔旷典,我能举之。徐尔陟降,敬尔威备。申锡无疆,永言保之。
处心心无愧,持身德有常。施恩周里闬,植福遍僧坊。入户书盈室,开樽客满堂。清芬传后叶,看取桂枝芳。
社近楼台昼已长,丰年颇减簿书忙。雨催树绿吹箫陌,日射尘红击鞠场。农事渐兴初浸种,吏衙早退独焚香。晚来别有欢然处,检教儿书又一箱。
夜色澄明。天街如水,风力微冷帘旌。幽期再偶,坐久相看才喜,欲叹还惊。醉眼重醒。映雕阑修竹,共数流萤。细语轻盈。侭银台、挂蜡潜听。自初识伊来,便惜妖娆艳质,美眄柔情。桃溪换世,鸾驭凌空,有愿须成。游丝荡絮,任轻狂、相逐牵萦。但连环不解,流水长东,难负深盟。
酒边无物伴长瓶,一颗新莲一段冰。月下不风终是爽,烛光何罪也堪憎。
良夜岁应足,严风为变春。遍回寒作暖,通改旧成新。秀树因馨雨,融冰雨泛蘋.韶光不偏党,积渐煦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