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日西颓半明灭,长彗扫天流战血。
六龙不复入东都,连昌已有狐狸穴。
宫前茫茫洛阳路,汉甲胡兵几回度。
火焚马蹴百战场,尽是尽时歌舞处。
游魂不归宫树老,茂陵金玉人间宝。
春耕迤逦上空山,夜磷青荧照秋草。
女几巉巉青插天,东流洛水自潺湲。
兴亡一觉繁华梦,只有山川似旧年。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和陈器之诗四首·吊连昌》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广日西颓半明灭,
长彗扫天流战血。
六龙不复入东都,
连昌已有狐狸穴。
宫前茫茫洛阳路,
汉甲胡兵几回度。
火焚马蹴百战场,
尽是尽时歌舞处。
游魂不归宫树老,
茂陵金玉人间宝。
春耕迤逦上空山,
夜磷青荧照秋草。
女几巉巉青插天,
东流洛水自潺湲。
兴亡一觉繁华梦,
只有山川似旧年。
诗词的中文译文:
广阔的阳光逐渐西斜,
长长的流星划过天空,流淌着战斗的鲜血。
六龙不再回到东都,
连昌已经成为狐狸的巢穴。
宫殿前的洛阳路一片茫茫,
汉族的铠甲与胡人的兵器多次交错。
火焰烧毁了百战之场,
尽是当时歌舞繁华的地方。
游魂无法回归宫树已经老去,
茂陵的金玉人间珍宝。
春耕曲折地上了空山,
夜晚的磷光照亮了秋草。
女儿们挺立在青插天空,
东流的洛水自由地潺湲流淌。
兴亡只是一场繁华的梦,
只有山川依旧如旧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连昌的兴亡为主题,通过对历史变迁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乱世沧桑的感慨和对过去繁华的怀念之情。诗中描绘了连昌的荣光逐渐衰落,宫殿被狐狸占据的景象,以及战火烧毁了百战之场,取而代之的是歌舞场所的景象。这些描述表达出了对时光流转和兴衰变迁的感慨。
诗中还描绘了茂陵的金玉和宫树的老去,以及春耕的辛勤和夜晚的磷光,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衬托出人事已非的感慨和对过去辉煌的怀念。
最后两句诗以女儿们挺立在青空和洛水东流为象征,表达了山川依旧,历史的变迁只是一场繁华梦境,唯有山川永恒。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象征意义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兴亡变迁的深切感受和对历史记忆的思考,同时也展示了宋代文人对历史的关注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湖浪参差叠寒玉,水仙晓展钵盘绿。淡黄根老栗皱圆,染青刺短金罂熟。紫罗小囊光紧蹙,一掬真珠藏猬腹。丛丛引觜傍莲洲,满川恐作天鸡哭。
夜久谁同坐,炉寒鼎亦澄。乱松飘雨雪,一室掩香灯。白发添新岁,清吟减旧朋。明朝待晴旭,池上看春冰。
流阳为役者,相访叶纷纷。有句虽如我,无心未似君。构林青及竹,茆屋暖于云。何日相将去,千山麋鹿群。
芭蕉叶上雨催凉,蟋蟀声中夜渐长。燔十二经真太漫,与君共此一炉香。
红纷绿闹东风透,暖得枳花香也。雪柳捻金,玉梅铺粉,妆点春光无价。鳌蓬如画。簇万顷芙蕖,桂华相射。艳冶逢迎,香尘满路飘兰麝。人生行乐聊尔,况良辰美景,好天晴夜。茧帖争先,芋郎卜巧,细说成都旧话。传觞立马。看翠阵珠围,歌朋舞社。酒尽更阑,月在蒲萄架。时簿厅新作
交柯叆苍寒,不碍青霄路。油然隐者心,一声孤鹤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