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秦国夫人挽辞二首》

大国膺朝宠,枢庭慰母慈。
生为命妇首,殓用贵臣仪。
铃绋传哀阕,金犀卷赞祠。
攀车泣公辅,行路共齎咨。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秦国夫人挽辞二首》是苏颂所作,描绘了秦国夫人在丈夫丧事期间的悲痛和离别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分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第一首:
大国膺朝宠,
枢庭慰母慈。
生为命妇首,
殓用贵臣仪。

第二首:
铃绋传哀阕,
金犀卷赞祠。
攀车泣公辅,
行路共齎咨。

诗意与赏析:
这两首诗词以秦国夫人的视角,表达了她在丈夫去世时的悲伤和别离之情。诗词通过描绘夫人对逝者的深情厚意以及对葬礼仪式的细致描绘,展示了她作为一个贵族妇人在面对丈夫逝世时的哀痛和无奈。

第一首诗词以大国的地位获得皇帝的宠幸,夫人在宫廷中受到安慰,但此刻她的心中只关注母亲的悲痛。她以作为命运中的妇人为自己的地位,意味着她在家庭中承担起了重要的责任。而她要为丈夫的殡葬仪式提供最贵重的仪式。

第二首诗词中,铃绋传哀阕,指的是在葬礼中悬挂丧钟和哀乐,以表达夫人对丈夫的悲伤之情。金犀卷赞祠,描述了夫人所用的珍贵的祭祀器物。攀车泣公辅,表达了夫人在离别时对丈夫的依依不舍,同时也表达了她对亲人的追思之情。行路共齎咨,表示夫人在丧葬期间将与亲友一同前行,共同悼念丈夫。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夫人在丧期的悲痛和离别情感,展现了她作为一个命运妇人的角色和她对丈夫的深深思念。同时,诗词中对贵族丧葬仪式的细致描绘,凸显了社会地位和仪式的重要性。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传递出夫人深情厚意和对丈夫的哀思,展示了宋代文人对生死和别离的思考与抒发。

  • 《曲江忆李十一》

    李君殁后共谁游?柳岸荷亭两度秋。独绕曲江行一匝,依前还立水边愁。

  • 《送姜君玉赴省试》

    樽酒论文弱冠前,交情老去只依然。久荒三径无来客,细拨青灯话昔年。少日功名谁汗简,旧游江海半华颠。君行试问都门柳,几送银袍上九天。

  • 《寺晚》

    春寒掩古寺,迟日转修郎。古殿流尘暗,空庭碧草芳。中有搘筇者,非醉亦非狂。谪官沧江上,已换一炎凉。春来不出门,蔬饭守禅堂。不知门外花,风雨知在亡。兴来时展卷,睡足自焚香。清吟尝旨酒,疏懒味何长。

  • 《代墨客卿自赋赠安城彭云翼二首》

    同为时用楮先生,万事须臾点化成。寄语先生幸相避,不须黑白太分明。

  • 《夜过王兆明》

    门外春风吹倒人,过门宁惜滞车轮。君能劝我杯中物,我亦挥君壁上尘。

  • 《石芥》

    长安官酒甜如蜜,风月虽佳懶举觞。特送盘蔬还会否,与公新酿斗端方。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