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风日已簿,恩义不相薄。
恩义得于民,民顾吏有辞。
政化本不立,刀笔事愈卑。
李侯今之人,而行古所为。
外有屠嘉直,内无五伦私。
锄奸如恶草,护民犹婴儿。
瀹河甦彼旱,劝粟哺尔饥。
从容方报政,代者俄及斯。
庸吏推不去,良吏去复思。
谁欤观民风,入境采吾诗。
陆文圭(一二五○~一三三四),字子方,江阴(今属江苏)人。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膺乡荐,时年十八。宋亡隠居城东,学者称墙东先生。元仁宗延祐四年(一三一七)再中乡举,朝廷数度徵召,以老疾不应。卒年八十五。有《墙东类稿》二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仍辑爲二十卷。清光绪《江阴县志》卷一六有传。 陆文圭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送陆同知北上二首》是宋代陆文圭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的译文:
淳风日已簿,恩义不相薄。
恩义得于民,民顾吏有辞。
政化本不立,刀笔事愈卑。
李侯今之人,而行古所为。
外有屠嘉直,内无五伦私。
锄奸如恶草,护民犹婴儿。
瀹河甦彼旱,劝粟哺尔饥。
从容方报政,代者俄及斯。
庸吏推不去,良吏去复思。
谁欤观民风,入境采吾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陆文圭对陆同知北上的送别之情。诗词的意境融合了政治与人情,反映了对时代风尚的思考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诗的前两句"淳风日已簿,恩义不相薄"表达了陆文圭对陆同知的深厚感情和对其美德的赞赏。"淳风"意味着风气纯朴,"日已簿"则表示陆同知的日子已经安排得井然有序。"恩义不相薄"则强调陆同知对人民的恩德,并且受到人民的敬仰和感激。
接下来的几句,陆文圭通过对政治现状的描绘,表达了他对时代风气的担忧和对政治腐败的批判。他认为政治本应服务于民众,但现实中却存在着刀笔官员,他们背离了本意,地位逐渐卑微,丧失了政治的本质。然而,陆文圭反复强调了李侯等现代人物仍然坚持古人的为政之道,内外有人如屠嘉直般努力清除奸邪,保护民众,有如护婴之父。
在诗的后半部分,陆文圭以比喻的手法描述了社会的变革和对新时代的期待。他说瀹河的水从干涸中复苏,劝说粟米去哺育饥民,寓意着期望有关部门能够关注民生,解决人民的困境。他强调社会变革和政治进步需要持之以恒,由年轻一代传承下去,以实现理想社会的构建。
最后两句"庸吏推不去,良吏去复思。谁欤观民风,入境采吾诗"则是陆文圭对时代的反思。他批评庸碌无能的官员不愿离开,而优秀的官员则反思离去,对此感到无奈。他呼吁关注民风,进入境界去深入挖掘他的诗作,以此启迪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整首诗词以对陆同知的送别为引子,通过对政治现状和社会风气的批判,抒发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时代变革的期待,展示了他对政治道德的关切和对良善行为的赞美。诗词中运用了比喻、对仗和意象等修辞手法,使诗意深远而富有感染力。全诗既表达了作者对陆同知的敬仰和祝福,又借此抒发了对社会政治现状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
残妆色浅髻鬟开,笑映朱帘觑客来。推醉唯知弄花钿,潘郎不敢使人催。自拈裙带结同心,暖处偏知香气深。爱捉狂夫问闲事,不知歌舞用黄金。
以南权正,无心应物。威德标宗,不可轻忽。
水载离怀,暮帆吹月寒欺酒。楚梅春透。忍放持杯手。莫唱阳关,免湿盈盈袖。君行后。那人消瘦。不恼诗肠否。
辞官不出意谁知,敢向清时怨位卑。万事悠悠付杯酒,流年冉冉入霜髭。策曾忤世人嫌汝,易可忘忧家有师。此外知心更谁是,梦魂相觅苦参差。
心迹清虚绝点尘,更无俗虑得相亲。可怜一片浮云性,付与逍遥自在人。
讲散重云下九天,大君恩赐许随缘。霜中一钵无辞乞,湖上孤舟不废禅。梦入琼楼寒有月,行过石树冻无烟。他时瓜镜知何用,吴越风光满御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