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庐田畴间,稔步东西陌。
时哉休且休,聊以适吾适。
汗漫游难逢,崦嵫日易夕。
篠影延户深,苔晕补阶隙。
而有蛙蚓居,口腹犹役役。
顾予安一閒,顶踵蒙帝绩。
发为四时吟,吟中自规益。
叶茵(一一九九?~?)(生年据本集卷三《己酉生日敬次靖节先生拟挽歌辞三首》、《既次韵或非之作解嘲》“衰龄踰五十”推算),字景文,笠泽(今江苏苏州)人。曾出仕,“十年不调”(本集卷二《参选有感》),退居邑同里镇,筑顺适堂,以杜甫诗“洗然顺所适”得名。与陈起等有唱酬。有《顺适堂吟稿》五卷。事见清同治《苏州府志》卷四八。 叶茵诗,以清顾氏读画斋刊本爲底本,校以汲古阁影宋钞本(简称汲古阁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晚年辟地为圃僭用老坡和靖节归田园居六韵
晚年时节,我辞去尘世繁华,营造了一片田园,挖掘了老坡和靖节,安居其中。我心情舒畅,尽情适应这样的生活。汗水满面,辛勤耕作,很难有机会四处游荡了。山陵逐渐沉入黄昏的时辰。竹影延伸到住宅的深处,青苔在台阶的缝隙中蔓延。这里有青蛙和蚯蚓居住,它们依然忙碌着寻觅食物。我顾盼着能够安享片刻闲暇,但仍然受到功业的压迫。我开始了四季吟咏,而吟咏中的内容也自有其规律和增益。
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晚年辟地归隐的生活状态和心境。作者离开了繁忙的世俗生活,选择在田园中过上宁静的晚年。田园生活虽然简朴,却给予了作者无尽的满足和自在。诗中描述了作者辛勤劳作的场景,以及自然界的景物和生物,如山陵、竹影、青苔、青蛙和蚯蚓。这些自然元素与作者的归隐之志相呼应,彰显了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尽管作者希望能够安享闲暇,但他仍然受到自身过去的成就和责任的束缚,继续以吟咏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情和观察。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作者内心感受的表达,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它传达了一种独特的晚年情怀,表达了对繁忙世俗生活的告别和对田园生活的追求。此诗词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将作者内心的感悟与自然景色相融合,给人以宁静、深思的美感。
环池皆名山,山深积苍翠。长夏晴雪飞,无云亦阴翳。
冶父方丈,了无遮障。拳踢相应,当仁不让。妙转绵绵一脉通,谁知灭却临济宗。
南濒清渭北洛水,寒沙东西横百里。中条太华塞秦关,众川无归皆潴此。地维忽断两山高,帝罚罔功五丁死。波飞波激走东溟,积雪回汀拥都鄙。坡陀起伏接城门,荐草甘泉国马屯。云昏雾暗天驷下,星宫夜失房宿尊。骅骝骐骥种各有,一一六印官字存。开元籍马七十万,监苑旧政宜讨论。
大道渊源,高真隐秘,风流岂可知闻。先天一气,清浊自然分。不识坎离颠倒,谁能辨、金木浮沉?幽微处,无中产有,涧畔虎龙吟壶中,真造化,天精地髓,阴魄阳魂。运周天水火,燮理寒温。十月脱胎丹就,除此外、皆是傍门。君知否,尘寰走遍,端的少知音。
嫩似金脂飏似烟,多情浑欲拥红莲。明朝拟附南风信,寄与湘妃作翠钿。
文窗斜对木香篱,胡粉薄施细作眉。贪向墙头看车马,不知裙着刺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