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龙筑长城,雄关百二所。
阿房高接天,六国收歌女。
跨海觅仙方,蓬莱眇何许。
欲为不死人,万代秦宫主。
风吹鲍鱼腥,兹事竟虚语。
乾坤反掌间,山河泪如雨。
谁怜素车儿,奉玺纳季父。
楚人斩关来,一炬成焦土。
空余此余基,千秋泣禾黍。
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晚号楚狂(《湖山类稿》卷三《夷山醉歌》),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一二八八)出家爲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着《湖山类稿》十三卷、《汪水云诗》四卷、《水云词》二卷等(《千顷堂书目》卷二九、三二),已佚。今存刘辰翁批点《湖山类稿》五卷;清钱谦益据云间钞诗旧册辑成《水云集》一卷;今人孔凡礼增辑爲《增订湖山类稿》五卷。《南宋书》卷六二有传。 汪元量诗,第一至五卷以清干隆鲍廷博知不足斋刻《湖山类稿》、《水云集》爲底本,删去后者重出之诗。参校清吴翌凤抄本(有清顾至、黄丕烈跋,简称顾本,藏北京图书馆)、明末抄本《汪水云诗抄》一卷(有清毛扆校跋,简称毛本,藏北京图书馆)以及《诗渊》引诗等。另从《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阿房宫故基》是宋代汪元量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阿房宫的遗址,祖龙建造了长城,威武的关隘有百二处。阿房宫高耸入云,秦国收集了六国的歌女。跨越海洋寻找不老仙方,蓬莱的景象是多么神秘。想成为不死之人,万世的秦宫主宰。
风吹过鲍鱼的腥味,这些事情终究只是虚幻的言语。天地之间转瞬即逝,山河间的泪水如雨般洒落。谁会怜悯素车上的孩童,奉献玺印给季父。楚人来砍关障,一炬之下成为焦土。如今只剩下这残存的基址,千秋岁月中禾黍苦泣。
诗词《阿房宫故基》通过描绘阿房宫的废墟,以及其中的历史和传说,表达了作者对于兴亡和时光流转的思考。诗中展示了古代帝国的辉煌和衰落,呈现了历史沧桑的景象。通过描写阿房宫的高耸和宏伟,以及长城和关隘的威武,表现了当时的国力和统治者的权威。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于生死和不朽的渴望,以及对于历史遗址的怀念和哀叹。
整首诗词以浓郁的历史氛围和感伤情怀,展示了作者对于人事变迁和兴衰荣辱的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意境的表达,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岁月的沧桑。
璧简荐宝室,襟裾馥旃檀。眷言石交旧,可惮脚力酸。层岩一剑裂,阴壑千古寒。数椽棲泬寥,小楼面赞元。风穴激虎啸,石洞掀龙蟠。是日朔吹惨,兵团空雪花漫。开尊聊暖热。毛苡劝加餐。心事喜我同,晤言蔼清欢。欲去有余恋,小驻搜奇观。评画过神品,誓死鬼犹故坛。君家丛城,甲
积雾琐空岩,寒飚振疏木。游子勿言归,山程太幽独。
月没辽城暗出师,双龙金角晓天悲。黄尘满目随风散,不认将军燕尾旗。
恶声恶色横相干,觌面须臾万箭攒;有客痴聋都不动,方知我被见闻漫。
绕径寒云拂步生,巑岏青嶂压孤城。东连华岳三峰小,北拥萧关大漠平。山外烟霞闲隐见,世间尘土自虚盈。劳人至此深惆怅,樵唱悠悠何处声。
柳风微扇闲池阁,深林翠阴人静。渐理琴丝,谁调金奏,凄咽流空清韵。虹明雨润。正乍集庭柯,凭阑新听。午梦惊回,有人娇困酒初醒。西轩晚凉又嫩。向枝头占得,银露行顷。蜕翦花轻,羽翻纸薄,老去易惊秋信。残声送暝。恨秦树斜阳,暗催光景。淡月疏桐,半窗留鬓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