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宝剑忽飞去,玉匣灵踪自此无。
天外已空丹凤穴,世间还得二龙驹。
百年飘忽古无奈,万事凋零今已殊。
惆怅西州文学老,一丘空掩蜀山隅。
郑獬(一○二二~一○七二),字毅夫,一作义夫,纾子。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一七四)。通判陈州,入直集贤院、度支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英宗治平中出知荆南,还判三班院。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拜翰林学士(《宋会要辑稿》仪制三之三四),权知开封府。二年,出知杭州,三年,徙青州(《干道临安志》卷三)。因反对青苗法,乞宫祠,提举鸿庆宫。五年卒(《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二三八),年五十一。有《郧溪集》五十卷。原本久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及《宋文鑑》、《两宋名贤小集》中辑爲二十八卷,其中诗六卷。《东都事略》卷七六、《宋史》卷三二一有传。 郑獬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民国卢靖辑《湖北先正遗书》所收《郧溪集》(蒲圻张国淦据京师图书馆所钞库本刊刻,简称张本,张本所附校勘记称张本校)、《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三三《幻云居诗稿》等。又自《舆地纪胜》、《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集外诗,编爲第七卷。
《哀苏明允》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郑獬。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丰城宝剑忽飞去,
玉匣灵踪自此无。
天外已空丹凤穴,
世间还得二龙驹。
百年飘忽古无奈,
万事凋零今已殊。
惆怅西州文学老,
一丘空掩蜀山隅。
诗意:
《哀苏明允》以哀叹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和流失文化遗产的感慨。诗中描述了丰城宝剑突然消失、玉匣中的灵气消散,象征着宝剑文化的凋零。天空中的丹凤已不再栖息,世间仅存两匹龙驹,意味着稀有之物的消失和珍贵之物的稀缺。百年过去,一切都变得虚无飘忽,古代的无奈再次重演,万事都在凋零,今天的世界已经与过去大不相同。诗人对西州文学老人的凄凉感到惋惜,他们默默守望在蜀山的边缘,掩埋在一座山丘之下。
赏析:
《哀苏明允》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文化遗失的忧伤之情。诗中通过宝剑和龙驹等象征物来描绘宝贵之物的消失和珍稀之物的稀缺,深刻表达了作者对文化财富流失的忧虑。诗词的结构简洁有力,语言凄凉而哀怨,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反思。通过诗人对西州文学老人的描述,诗中有一种对老一代文化传承者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诗人在凄凉中透露出对文化的珍视和对传统的追忆。整首诗词给人一种沉思和感叹的氛围,使人们思考时光流转、文化传承以及人们对珍贵事物的珍视。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而凄凉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和流失文化的深深忧伤。它在简短的篇幅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思考,引发读者对文化传承和历史变迁的思考。
大武尾裔名季狸,目如点漆肤凝脂。江夏无双字子羽,九月授衣先著絮。何如苗国孤竹君,排霜傲雪高拂云。子孙总角遁归根,金相玉质芝兰芬。三士脂韦与风节,借箸酒池俱胜绝。先生胸次有皂白,一醉不须向人说。
瘴雾三年恬不怪,反畏北风生体疥。朝来缩颈似寒鸦,焰火生薪聊一快。红波翻屋春风起,先生默坐春风里。浮空眼缬散云霞,无数心花发桃李。悠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淮烟漠漠夕阳收,楚树昏昏翳客舟。风度钟声来北固,帆将灯影过扬州。云消碧海天无际,波撼金山地欲浮。独恨壮游非昔日,满江风露夜如秋。
当年老子逢佳节。万户华灯连皓月。和气满江城。喧喧队子行。掩关聊共坐。静对沉香火。一笑尽君欢。闲心无两般。
昔君坐谈诗,古音振宫商。昔我起舞剑,三尺星斗光。我剑何慷慨,君诗何老苍。感此一笑叹,徒成九回肠。久别忽想见,岁月惊惶惶。岂无平生友,对面险太行。知心今几人,况复天一方。安得飞霞佩,共挹天瓢浆。道义有真乐,何必甘膏梁。临行劝我酒,我饮不尽觞。一饮情易阑,再饮
滥把州麾奉北堂,自惭政术非龚黄。年丰物阜天所赐,容我养拙山水乡。今朝瑞气俄融结,散作飞花应时节。万家疫疠一扫除,尽道年时无此雪。幕中佳士欣得公,笔端能与造化通。乃知冰柱有家法,寡和未饶歌郢中。一望琼瑶迷四境,我复白头临绝顶。要须相与作春温,共向尊前拼酩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