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肉鸬鹚入水频,双童联网立沙滨。
问渠归得鱼多少,才可为羹了一人。
华岳(?~一二二一),字子西,号翠微,贵池(今属安徽)人。宁宗开禧元年(一二○五)韩侂胄当国,岳以武学生上书请诛韩侂胄、苏师旦等,下大理狱,监管建宁。侂胄诛,放还。嘉定十年(一二一七)復入学登第,爲殿前司官属。十四年,谋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有《翠微南征录》十一卷,其中诗十卷。《宋史》卷四五五有传。 华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旧抄本(简称抄本),并酌采抄本书末所附近人张元济所作校勘记(简称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矮斋杂咏二十首·渔儿》是宋代诗人华岳的作品。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渔儿捕鱼的情景,无肉的鸬鹚频繁地潜入水中,两个童子联网站在沙滩上。问清河渠中捕得了多少鱼,才能够为一人煮一锅羹。
这首诗通过描绘渔儿捕鱼的场景,展现了自然与人类劳动的和谐共生。无肉的鸬鹚作为渔儿的伙伴,频繁地潜入水中,共同捕捉鱼群。两个童子站在沙滩上,互相配合,联网一起作业。诗人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这一情景,表达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
诗的最后两句"问渠归得鱼多少,才可为羹了一人"反映了渔人对于捕鱼的期望和对劳动成果的珍视。渔人们努力捕鱼,只有捕到足够的鱼才能够为一人做一锅饭。这种生活方式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劳动成果的珍惜和对满足基本需求的渴望。
整首诗意蕴含着对劳动的赞扬和对自然的敬畏。通过描绘渔儿捕鱼的画面,诗人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也反映了人们对劳动成果的珍视和对满足基本需求的追求。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劳动的价值融合在一起,展示了宋代社会的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绝顶久潜隐,心闲道更真。山深林下雪,堂静画无人。云抱看经石,禽接入定身。敢言他世约,安养愿相亲。
岁月催人老,少年安在哉。羡君杯酒里,日日见花开。
涓涓泉溜木欣欣,便觉居闲思不群。快睹朝霞开宿雾,少林时雨霭停云。无弦琴上宫商足,有酒篇中醉醒分。谁是知音谁可酌,置琴罢酒对炉熏。
水暗人家水拍堤。
折阑难寄远,渺汀蒲,烟思共依依。甚檐花听断,骚章歌罢,此意谁知。满眼孤村流水,肠断去年时。过了端阳日,重问归期。同是天涯羁旅,叹湘灵鼓瑟,笑我全非。九江风雨外,有客淡忘归。正目渺、骞情愁予,又吴潮、吹上竹枝词。西窗夜,待剪灯深坐,却话相思。
公相为近亲,翰林为故人。亲旧各贵显,青袍未离身。六十去作令,岂慕要路津。又思汉东归,便置漉酒巾。深希陶渊明,澹然意已真。食枣齿宜黄,晋俗诚自淳。尚不顾隋珠,安肯与此邻。送君识君心,扫迹向世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