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头兀坐已忘年,咫尺孤云两角天。
但有圆明真实在,是身何往不安禅。
《安禅峰》是宋代诗人陈岩所作,描绘了一个人坐在高山之巅,沉浸在宁静的禅境中的景象。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头高高地坐着已经忘却了岁月,
仅仅几步之遥,孤云飘荡在天空两端。
然而,这一切都是那么纯真真实,
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找到内心的安宁与禅境。
诗意:
这首诗以山峰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禅修境界的追求和对内心安宁的向往。诗人在高山之巅坐着,已经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感受到了身心的宁静与超脱。诗人观察到孤独的云在天空中自由飘荡,与山峰相互辉映,使诗人感受到了生命的真实和自然的美妙。诗人强调了这种真实与美妙的存在,并认为无论身在何处,只要内心能够寻求禅境,就能找到真正的安宁。
赏析:
《安禅峰》通过描绘山峰、孤云和内心禅境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心灵与自然的交融的追求。诗人将自己置身于高山之巅,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忘却了凡尘俗世的纷扰,达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境界。孤独的云在天空中飘荡,与山峰形成了对比,突出了禅境的宁静和纯净。诗人通过这种景象,表达了对真实、美好和内心平静的向往。诗人认为,只要人们能够寻求内心的安宁和禅境,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够找到真正的安禅。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通过山峰和孤云的意象,以及对真实与安宁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禅境和内心平静的追求。它呈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美感,引导人们思考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真实。这首诗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提醒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宁静,追求真实与美好。
画君年少时,如今君已老。今时新识人,知君旧时好。
昔对延英日,诸公叹弗如。敢言天下事,不负案头书。此去朝双阙,悬知有异除。荣途方著脚,未用曳长裾。
精舍长干绕,清池曲路通。双桥云影上,疏雨梵声中。晚岫沉孤翠,秋英吐艳红。嘉辰聊一醉,世路漫西东。
小砚寒生冻,孤灯翳复明。衰翁守微火,稚子隔重城。日落林无影,舟行水有声。诗家忌草草,得句未须成。
夜静烽清月朗天,时时霜鹤唳芝田。筑台正与仙人约,少驻人间五百年。
灵踪遗几载,卓锡在高岑。妙法归何地,清泉流至今。苔花生细细,云叶映沈沈。桂魄皎清夜,分明六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