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分身无辱,知几心逢闲。
虽居人世上,却是出人间。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安分吟》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安分守己生活态度的思考,以及对超越尘世的追求。
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安分身无辱,
知几心逢闲。
虽居人世上,
却是出人间。
诗词的诗意是,安分守己的人不会遭受羞辱,他们明白心灵的平静是如何得到的。虽然他们生活在人世间,但内心却超越了尘世的纷扰。
这首诗词通过对安分生活态度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内心宁静和超脱的追求。安分守己的人不与外界争斗,而是专注于内心的修炼和追求,从而达到一种超越尘世的境地。
诗词的赏析,首先,通过对安分身心的描述,诗人强调了安分守己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安分守己,不与世俗的纷扰争斗,才能保持心灵的纯净和宁静,不受外界的诱惑和烦恼所困扰。
其次,诗中提到的"知几心逢闲"表达了诗人对内心的追求。"知几"意为明白几分,"心逢闲"意为内心得到宁静。诗人认为,只有内心的宁静,才能使人超越尘世的喧嚣和浮躁,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快乐。
最后,诗中的"虽居人世上,却是出人间"表达了诗人对超越尘世的向往。诗人认为,通过安分守己,内心的修炼和追求,人可以超越尘世的束缚,达到一种超然的境地,与世间的烦恼和纷扰脱离开来。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安分守己生活态度的表达,表达了作者对内心宁静和超越尘世的追求。它提醒人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快乐。这首诗词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安分守己生活态度的理解和赞美,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孤驿荒山与虎邻,更堪风雪暗南津!羁游如此真无策,独立凄然默怆神。木盎汲江人起早,银钗簇髻女妆新。蛮风弊恶蛟龙横,未敢全夸见在身。
江边逐客楚宗卿,谏数君疏命自轻。可信后儒惭往哲,辄将强聒议更生。
秋风渐渐正吹凉,似报归期未欲忙。寻路竹间深入寺,泊船沙外远依庄。小槽压酒珠红滴,新饭炊粳雪白香。更听夜来思远浦,军声十万似钱塘。
珥笔趋丹陛,垂珰上玉除。步檐青琐闼,方幰画轮车。市阅千金字,朝闻五色书。致君光帝典,荐士满公车。伏奏回金驾,横经重石渠。从兹罢角牴,且复幸储胥。天统知尧后,王章笑鲁初。匈奴遥俯伏,汉相俨簪裾。贾生非不遇,汲黯自堪疏。学易思求我,言诗或起予。当从大夫后,何惜
闲吟可是治愁药,一展吴牋万事忘。不惜暮年酬倡绝,犹能作意答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