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桃一绽岁三千,仙传荒唐未必然。
何似此花留巧石,有开无落更长年。
周必大(一一二六~一二○四),字子充,一字洪道,晚年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祖诜通判庐陵(今江西吉安),因家焉。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调徽州司户参军。二十七年,举博学宏词科,差充建康府教授。三十年,召爲太学录,累迁编类圣政所详定官兼权中书舍人兼权给事中。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因缴驳龙大渊、曾觌除知閤门事,奉祠。干道四年(一一六八),起知南剑州。六年,除秘书少监兼直学士院。八年,兼权中书舍人时以事奉祠。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敷文阁待制、侍讲,累迁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七年,除参知政事。九年,除知枢密院事。十六年,由左丞相出判潭州。绍熙四年(一一九三),改判隆兴府。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以观文殿大学士、益国公致仕。未几,爲韩侂胄指爲僞学罪首。嘉泰四年卒,年七十九。开禧三年(一二○七),赐謚文忠。生平着书八十一种,有《平园集》二百卷。事见本集卷首年谱,《宋史》卷三九一有传。 周必大诗,以清黄丕烈校跋并抄补明抄《周益文忠公集》(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宋开禧二年刊本(简称宋本,原藏日本静嘉堂文库),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校者校补及异文甚伙,部分有判断,不少仅罗列未定。整理时凡异文与宋本相同,文义且无窒碍者,概从宋本。四库本错夺衍倒极多,而编次较底本、宋本合理,从四库本。编爲十四卷。
诗词:《安福欧阳绍之奉议桃花石二绝句》
蟠桃一绽岁三千,
仙传荒唐未必然。
何似此花留巧石,
有开无落更长年。
中文译文:
蟠桃一开放在一年里三千次,
仙人之间的传说或许不完全可信。
何如这花儿停留在巧石上,
不开放也不凋谢,能够长久存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周必大所作,题目是《安福欧阳绍之奉议桃花石二绝句》。诗人通过对蟠桃和桃花石的对比,抒发了对长久存在和传承的思考。
诗的第一句"蟠桃一绽岁三千",描述了蟠桃盛开的频繁,以一年开放三千次来形容。这里蟠桃象征着仙境中的奇异事物,代表了神秘而不可思议的存在。
接下来的一句"仙传荒唐未必然"则表达了对仙传故事的怀疑。诗人认为仙传的故事或许不完全可信,暗示了对传说和神话的怀疑态度。
而第三句"何似此花留巧石",将注意力转向了桃花石。桃花石是指石头上长出的桃花,它与蟠桃相比,不同于蟠桃频繁开放,却能长久地停留在石头上。这里桃花石象征着稳固和持久的存在。
最后一句"有开无落更长年",强调了桃花石的长久存在。桃花石不开放也不凋谢,与蟠桃不同,它能够长年留存。这种长久的存在象征着传承和永恒。
整首诗通过对蟠桃和桃花石的对比,表达了对仙传故事的怀疑和对长久存在的追求。诗人认为那些荒唐的仙传故事或许不可信,而真正值得追求的是那种能够长久存在并传承下去的稳固之物。这种稳固和长久的存在给人以安定和安慰,也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思考和赞美。
日落千山暝,风吹一路香。燕依花色紫,莺体柳丝黄。
孤立江淮地,中分南北天。洪汉冲巨块,对峙束平川。屹若壁千仞,过错螺一拳。谁将牛女比,斯事岂其然。
男子宜读书,读书须五车。纸腐唇自裂,岂为刳心鱼。吾子少年时,青云得意初。英华发清端,赋笔凌相如。自试文石陛,竚召承明庐。孝隐二十年,复与志利疏。轩裳不挂眼,钟鼓悦爰居。归来邃经堂,志惟与道俱。架上数万卷,偃仰时卷舒。使彼夙昔人,微言幸发摅。春洲生兰苕,寒溪
文公名节冠当年,没世清风更凛然。梁父旧庐空德里,西州华屋恸时贤。平生奏御三千牍,不朽文章二百篇。潇洒建溪遗俗在,至今弦诵满山川。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未识平时活国方,只将诗句阅风光。盘空笔力今谁敌,独扫千人不可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