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黍秋相近,溪山日自长。
午窗千嶂雨,幽梦一帘香。
钱时(一一七五~一二四四),字子是,学者称融堂先生,淳安(今属浙江)人。早年从杨简学,爲朱熹所重。江东提刑袁甫作象山书院,延主讲席。理宗嘉熙元年(一二三七),以布衣召见,赐进士出身,授秘阁校勘,预修国史。后辞归,居乡蜀阜玉屏街北山之冈,创融堂书院。淳祐四年卒,年七十。有《蜀阜集》十八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等,已佚。今存民国十六年徐氏刻《蜀阜存稿》三卷。事见本集卷首《融堂先生行实》,《宋史》卷四○七《杨简传》附。 钱时诗,以《蜀阜存稿》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编爲二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安素午睡》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钱时。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禾黍秋相近,溪山日自长。
午窗千嶂雨,幽梦一帘香。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安详宁静的午后景象。禾黍在秋天里成熟,溪山在阳光下逐渐变得高耸。午后的窗户下,千嶂的雨水轻轻拂过,而在静谧的梦境中,弥漫着一帘幽香。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清新的语言,表现了自然与心境之间的和谐共鸣。首句以禾黍秋相近的描写,展示了大自然的丰收和季节的变迁,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繁华与渐行渐远的时光。接下来的一句描述了溪山在日光下的成长,形象地展示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变化。以禾黍与溪山的描绘,诗人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内心相联系,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恬淡的氛围。
第三句以午窗千嶂雨的形象,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这里的雨水仿佛轻柔地洒在窗户上,与室内的宁静相得益彰。最后一句则以幽梦一帘香的形容,将诗人的心境与梦境相融合,描绘出一片幽静而美好的意境。整首诗以简短的语言,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巧妙地结合,通过对细腻的感受和内心情感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氛围,给人以愉悦和放松的感受。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将自然与人的情感相融合,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敏感与对内心感受的表达。同时,通过对细节的把握和意象的构建,诗人成功地创造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意境,使读者在阅读时能感受到片刻的宁静与惬意,引发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赞美。
风烟酬酢费吟笺,剩句残章尚满前。际晚奚囊收未尽,一时寄在白欧边。
有客有客浮丘翁,一生能事今日终。齧氈雪窖身不容,寸心耿耿摩苍空。睢阳临难气塞充,大呼南八男儿忠。我公就义何从容,名垂竹帛生英雄。呜呼一歌兮歌无穷,魂招不来何所从。
工祝升阶,实户在位。祗达孝思,允修毖祀。类相有备,克恭乃事。俨恪其容,通此精意。
云薄清溪水,天寒黄叶负。乡关三载别,客路一樽同。旧事如昨日,问年俱老翁。相看今古意,泪冷菊花丛。
灵兮安留,烟燎既升。有硕其牲,有俎斯承。匪牲则硕,我德惟声。缓节安歌,庶几是听。
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