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楚犹在赵,始终同一颇。
晚年犹矍铄,劲气肯消磨。
非老无能也,如时不利何。
汉皇还拊髀,用壮莫蹉跎。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八公山忆廉颇》是宋代诗人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历史人物廉颇为主题,表达了对英勇不屈、坚强不退的精神品质的赞颂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在楚犹在赵,
始终同一颇。
晚年犹矍铄,
劲气肯消磨。
非老无能也,
如时不利何。
汉皇还拊髀,
用壮莫蹉跎。
这首诗词的诗意表达了廉颇的英勇和坚忍不拔的品质。廉颇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杰出将领,他曾在楚国和赵国之间往返,始终保持着相同的英勇风采。尽管他年事已高,但依然精神矍铄,坚韧不拔,不肯放松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廉颇的敬佩之情,认为他并不因为年老而失去能力,而是因为时机不利。
最后两句诗描述了当时的汉皇(指宋高宗赵构)拊掌击髀的场景,表达了对廉颇壮志未酬的感慨。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突出了廉颇的坚毅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也揭示了时代的局限和不公。
这首诗词赏析了廉颇的个人品质,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某种政治背景和时代气象。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和赞颂,诗人传递了对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的精神追求的崇敬与思考。
何处春暄来,微和生血气。气薰肌骨畅,东窗一昏睡。是时正月晦,假日无公事。烂熳不能休,自午将及未。缅思少健日,甘寝常自恣。一从衰疾来,枕上无此味。
停囚长智。赤脚人趁兔,著靴人吃肉。
庐峰开石镜,人说舞山鸡。物象纤无隐,禽情只自迷。景当烟雾歇,心喜锦翎齐。宛转乌呈彩,婆娑凤欲栖。何言资羽族,在地得天倪。应笑翰音者,终朝饮败醯。
古曲谁弹起,千年无此音。尚怜惟韵在,端欲后人寻。指上虽传操,声中要识心。半生孤此志,弦续自而今。
妇德天然备,肥家五十年。平生勤内则,晚岁识真诠。倒廪非徼福,翻经亦应缘。于门有孙子,佳气蔼新阡。
玉立颂台上,风生宪府中。雪霜欺两鬓,日月照孤忠。荷橐相将紫,铭旌作麽红。北堂萱草露,应洒碧梧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