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岭骤暗销残晖,芷岸兰汀堆夕霏。
数声撞空九天半,知有招提隐翠微。
风助余音响崖谷,萧萧暝港孤舟宿。
禅关栖鸟争寒木,归僧疾步穿山麓。
赵汝鐩(一一七二~一二四六),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歷东阳主簿,崇陵桥道顿递官,诸暨主簿,荆湖南路刑狱司属官,知临川县,监镇江府榷货务,临安通判,诸军审计司军器监主簿,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知郴州,四年,爲荆湖南路提点刑狱(明万歷《郴州志》卷二),改转运使。移广南东路转运使。后以刑部郎中召,淳祐五年(一二四五)出知温州(明弘治《温州府志》卷八)。六年卒,年七十五。有《野谷集》。事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五二《刑部赵郎中墓志铭》。 赵汝鐩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群贤六十家集·野谷诗藁》六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嘉庆三年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八景歌》是宋代赵汝鐩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西岭骤暗销残晖,
芷岸兰汀堆夕霏。
数声撞空九天半,
知有招提隐翠微。
风助余音响崖谷,
萧萧暝港孤舟宿。
禅关栖鸟争寒木,
归僧疾步穿山麓。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西岭的美景和夜晚的宁静。夕阳西下时,西岭渐渐暗淡,只剩下余晖若隐若现。芷岸的兰花和汀边的草丛在夜晚的雾气中堆叠起来。空中传来几声回响,仿佛撞击了九天的一半,让人知道那里隐藏着一处僧院。微风助长着余音在峡谷中回荡,港口中的孤舟在寂静的夜晚停泊。禅关上的鸟儿争相栖息在寒冷的树木上,归还的僧人快速地穿过山麓。
赏析:
《八景歌》以简洁而细腻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致,传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独特感悟和对禅修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景物描写具有鲜明的意象感和音韵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
诗中的景物描写以自然景观为主,通过对西岭余晖、芷岸兰花和汀边草丛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深刻感受。同时,通过描写夜晚的安静和孤舟在港口的宿泊,给人以一种宁静和静谧的感觉。
诗中还融入了禅修的元素,通过描述撞击九天的回响和隐藏的招提僧院,表达了作者对禅修境界的向往和对修行者的敬仰。禅关上栖息的鸟儿和归还的僧人则进一步强调了禅修生活的寂静和追求。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和禅修生活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美和心灵境界的独特感悟。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进一步领略到宋代文人对自然和宁静的追求。
小楼周匝玉屏开,木落林峦入座来。欲唤老关商略此,两峰高并致佳哉。
两行古木影交加,山欲侵云水见沙。最好岭前鸥鹭起,竹林深处两三家。
自予居狴犴,一室以自治。二年二大雨,地污实成池。圄人为我恻,畚土以筑之。筑之可二尺,宛然水中坻。初运朽壤来,臭秽恨莫追。掩鼻不可近,牛皂鸡于埘。须臾传黑坟,千杵鸣参差。但见如坻平,粪土不复疑。乃知天下事,不在论镃基。苟可掩耳目,臭腐夸神奇。世人所不辨,羊质
人道羲书晚乃善,讵信当年用力勤。辛苦平生参笔诀,方塘如鉴吐春云。我书意造本无法,不解钟张与二王。狼藉墨池池水墨,只应掷笔斗牛旁。
三世诸佛是奴婢,一大藏教是涕唾。
五十五时官早休,即今七十复何求。亦思稍为儿孙计,政恐深贻祖父羞。岂不忆家良有说,偶然得酒更无忧。诸公富贵新桃版,我是春前旧土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