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八景歌》

积雨初过湘水满,夕阳荡金接天远。
影挂寒罾江步斜,红残茅檐沙巷晚。
小艇泽畔收钓缗,鼓枻沧浪歌濯缨。
醉眼西望送沉轮,系缆篱根穿锦鳞。

作者介绍

赵汝鐩(一一七二~一二四六),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歷东阳主簿,崇陵桥道顿递官,诸暨主簿,荆湖南路刑狱司属官,知临川县,监镇江府榷货务,临安通判,诸军审计司军器监主簿,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知郴州,四年,爲荆湖南路提点刑狱(明万歷《郴州志》卷二),改转运使。移广南东路转运使。后以刑部郎中召,淳祐五年(一二四五)出知温州(明弘治《温州府志》卷八)。六年卒,年七十五。有《野谷集》。事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五二《刑部赵郎中墓志铭》。 赵汝鐩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群贤六十家集·野谷诗藁》六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嘉庆三年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八景歌》是宋代赵汝鐩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积雨初过湘水满,
夕阳荡金接天远。
影挂寒罾江步斜,
红残茅檐沙巷晚。
小艇泽畔收钓缗,
鼓枻沧浪歌濯缨。
醉眼西望送沉轮,
系缆篱根穿锦鳞。

中文译文:
雨水积聚后初次过去,湘江水面充满起来,
夕阳映照着金色,似乎与天相连遥远。
倒影挂在冷寒的渔网上,江边的步行道斜斜的,
红残的茅草屋檐下,沙巷的晚霞渐渐显现。
小船停在湖边,收起钓具,
拨动着船桨穿越波涛,唱起风帆濯净缨。
迷醉的目光向西方望去,目送着太阳西沉,
系着系缆的篱笆下,鱼儿穿梭着锦鳞游过。

诗意和赏析:
《八景歌》描绘了一个湘江边的景象,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感受。

诗的第一句描述了雨后湘江水面上涨的景象,使得整个江面都被水所覆盖,给人以湿润的感觉。

接着,第二句描绘了夕阳的景象,阳光的照射使得夕阳呈现出金色,与天空相接,给人以遥远的感觉。

第三句通过描述影子挂在渔网上和江边步行道的倾斜,营造出冷寒的氛围,使人感受到寒冷的江边景象。

第四句以红残茅草屋檐和沙巷晚霞的描写,展示了夜幕降临时红色的余晖,给人以温暖、美丽的感觉。

第五句描绘了一个小船停在湖边,船上的人正在收起钓具,表现了渔民的劳作和生活。

第六句描述了船桨拨动的声音和船行驶在波浪中的情景,以及船上人们唱起的歌声,给人以活泼的感觉。

第七句以醉眼西望表达了作者对夕阳沉落的追思和目送,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黄昏景象。

最后两句以系缆的篱笆下和鱼儿穿梭的锦鳞,给人以江边渔村的景象,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和自然的和谐共处。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展示了湖光山色中的宁静与美丽。

  •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暮登鲍侍御园亭》

    转过斜桥峡,林疏见草堂。松涛翻面浪,花雨杂天香。归鸟云千树,幽人月半床。凭阑忆明远,露下生微凉。

  • 《江神子令》

    金藏木性木藏金。体难寻。火生*。二物烹煎,庚甲定浮沉。返本还元真体现,魂魄聚,净无阴。九阳消息自来临。耳鸣琴。运清音。唤出灵灵,越古与超今。遍界遍空无不是,显了了,这真心。

  • 《谒金门》

    风阵阵。吹落杨花无定。酒病厌厌三月尽。花檀红自隐。新绿轩窗清润。月影又移墙影。手捻青梅无处问。一春长闷损。

  • 《横吹曲辞·关山月》

    月生西海上,气逐边风壮。万里度关山,苍茫非一状。汉兵开郡国,胡马窥亭障。夜夜闻悲笳,征人起南望。

  • 《华清宫》

    朝元阁迥羽衣新,首按昭阳第一人。当日不来高处舞,可能天下有胡尘。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