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八景歌》

楚天深云如墨泼,通宵滂沱翻江阔。
寒声遍撼蒹葭林,要将秋容洗到骨。
杜若洲有鸿雁栖,震凌喧梦时惊疑。
钓翁醉睡却不知,椿脱缆断船偷移。

作者介绍

赵汝鐩(一一七二~一二四六),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歷东阳主簿,崇陵桥道顿递官,诸暨主簿,荆湖南路刑狱司属官,知临川县,监镇江府榷货务,临安通判,诸军审计司军器监主簿,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知郴州,四年,爲荆湖南路提点刑狱(明万歷《郴州志》卷二),改转运使。移广南东路转运使。后以刑部郎中召,淳祐五年(一二四五)出知温州(明弘治《温州府志》卷八)。六年卒,年七十五。有《野谷集》。事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五二《刑部赵郎中墓志铭》。 赵汝鐩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群贤六十家集·野谷诗藁》六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嘉庆三年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八景歌》是宋代赵汝鐩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楚天深云如墨泼,
通宵滂沱翻江阔。
寒声遍撼蒹葭林,
要将秋容洗到骨。
杜若洲有鸿雁栖,
震凌喧梦时惊疑。
钓翁醉睡却不知,
椿脱缆断船偷移。

诗意:
这首诗词以描绘八种景色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形象描写,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同时融入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哲理。

赏析:
《八景歌》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的描绘,表现了浓郁的山水意境和生活情趣。下面逐句进行赏析:

楚天深云如墨泼:
描绘了楚天的天空,深云如墨,喻示天空阴沉,形成一幅浓重的画面,给人一种沉郁的感受。

通宵滂沱翻江阔:
形容夜晚持续的大雨,雨水翻滚掀起江面的宽广波涛,形成壮丽的景象。此处景色的描绘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寒声遍撼蒹葭林:
描绘了秋天的蒹葭林中,凛冽的寒风吹动着蒹葭,发出阵阵声响。通过声音的描绘,增添了诗词的音乐感和秋天的凉爽氛围。

要将秋容洗到骨:
表达了对秋天的深切感受,希望将秋天的美景洗涤至内心深处,给人以深远的思考。

杜若洲有鸿雁栖:
描绘了杜若洲上停歇的鸿雁,给人以和谐宁静的感觉,寓意着自然中的和平与安宁。

震凌喧梦时惊疑:
描绘了被震动的凌霄花和喧嚣声音惊醒的人物,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梦幻与现实的思索。

钓翁醉睡却不知:
描绘了钓翁醉酒后沉睡的情景,表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暗示人们应该超越物质欲望,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椿脱缆断船偷移:
形容椿树脱离缆绳,船只偷偷地移动。通过这一描写,表达了自然界的变幻与顺应,以及人们在变动中寻求平衡的哲理。

总的来说,《八景歌》以诗意盎然的描写方式,表达了对自然景观和人生境遇的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的描绘,诗人巧妙地融入了丰富的意象和符号,营造出丰富多彩的美感。诗词中的景物和情境与人情世故相互对应,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摹,折射出人生的哲学和境界。同时,诗中运用了音韵的韵律和节奏感,使整首诗词具有音乐般的美感和节奏感。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其精湛的描写技巧和丰富的意境,展示了宋代诗词的独特风采,也为读者带来了深思和艺术享受。

  • 《藏春坞诗献刁十四丈学士》

    蒜山东渡得林丘,邂逅篮舆亦少留。今日更知莱氏隐,暮年长忆武陵游。欲营垣屋随穿斸,尚叹尘沙隔献酬。遥约勾吴亭下路,春风深驻五湖舟。

  • 《下孤城》

    人家多住竹篱中,杨柳疏疏尚带风。记得下孤城下路,白云依旧两三篷。

  • 《病后白发》

    枯木自少叶,不堪经晓霜。病添衰发白,梳落细丝长。筋力従凋朽,肝心罢激昂。势如秋后雨,一度一凄凉。

  • 《登栖霞寺塔》

    三休寻磴道,九折步云霓。瀍涧临江北,郊原极海西。沙平瓜步出,树远绿杨低。南指晴天外,青峰是会稽。

  • 《江西美录示新旧诗一篇戏赠二十字于后》

    梦笔异文通,诗篇总自工。民哦三伏里,句句是清风。

  • 《乘风雨登舟至曲院》

    猛雨连天水满湖,扁舟风撼碧涛粗。掀髯笑咏烟波里,两岸人应作画图。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