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青铜镜,照我少年时。
衰飒一如此,清光难复持。
欲令孤月掩,从遣半心疑。
纵使逢人见,犹胜自见悲。
李益,字君虞,姑臧人。大历四年登进士第,授郑县尉,久不调。益不得意,北游河朔,幽州刘济辟为从事,尝与济诗,有怨望语。宪宗时,召为祕书少监、集贤殿学士,自负才地,多所凌忽,为衆不容。谏官举其幽州诗句,降居散秩。俄復用为祕书监,迁太子宾客、集贤学士、判院事,转右散骑常侍。太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益长于歌诗,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每作一篇,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辞。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画为屏障。集一卷,今编诗二卷。
诗词:《罢镜》
朝代:唐代
作者:李益
手中青铜镜,照我少年时。
衰飒一如此,清光难复持。
欲令孤月掩,从遣半心疑。
纵使逢人见,犹胜自见悲。
中文译文:
手中拿着一面青铜镜,照照我的少年时光。
岁月的荏苒使我变得衰老,清澈的光芒难以再次拥有。
希望让孤寂的月亮来掩盖,以此排除心中的疑虑。
即使与他人相见,也胜过我自己见到的悲伤。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通过描绘一个人面对镜子中自己的形象,表达了岁月易逝、青春易逝的主题,并表现出对光阴流逝的感慨和对自身衰老的悲伤。
诗的前两句写道:“手中青铜镜,照我少年时。”诗人手持青铜镜,借镜中的映像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模样,表达了对青春美好时光的怀念。
接下来的两句“衰飒一如此,清光难复持。”表达了岁月的无情,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不可避免地会变老,青春的光芒也难以再次重现。
接着的两句“欲令孤月掩,从遣半心疑。”意味着诗人希望用孤寂的月亮来掩盖自己的衰老,以此来排除内心的疑虑。这里的“半心疑”可以理解为对自身变老所带来的困惑和不安。
最后两句“纵使逢人见,犹胜自见悲。”表达了诗人宁愿与他人见面,也不愿再看到自己衰老的形象,因为他认为与他人见面所带来的痛苦还不如自己见到的悲伤。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光阴流逝和自身衰老的思考和感叹,抒发了诗人对年少时光无法复返的遗憾和对时光流转的无奈。这种对时光的思考和对自身衰老的感慨,使得这首诗具有广泛的共鸣力,引起人们对光阴易逝、人生短暂的深思。
兰阶初擢秀,棣萼亦聊芳。幻化应难料,悲欢独两忘。达生知有道,养性更傅芳。一笑乘云去,谁知本不亡。
余游庐山,南北得十五六。奇胜殆不可胜纪,而懒不作诗。独择其尤(者作二首。)
去蜀归吴会,真成万里行。穷通竟安在,恩怨两皆平。文字妨求道,杯觞害养生。余年犹有几?买犊事春耕。
欲向银河去,唐家有画船。更无风浪险,竟到斗牛边。笑傲琼楼上,歌吟玉宇前。乘槎今有便,不必羡张骞。
方道逍遥一品身,尽收和气付凝神。小车殿里抛丞相,南极星边伴老人。双鹤对眠云帐月,五芝催耨雨岩春。支离旧客公知否,私计东山作近邻。
飘零短翅叹谁同,犹记当年系足红。人事合离梦槐国,岁时来去旅新丰。新楼绿幕无巢地,故国乌衣隔海风。说尽兴亡人不识,春风双泪白须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