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无缓步,况值天景暮。
相逢灞浐间,亲戚不相顾。
自叹方拙身,忽随轻薄伦。
常恐失所避,化为车辙尘。
此中生白发,疾走亦未歇。
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人。少隐嵩山,性介,少谐合。韩愈一见为忘形交。年五十,得进士第,调溧阳尉。县有投金濑、平陵城,林薄蒙翳,下有积水。郊间往坐水旁,裴回赋诗,曹务多废,令白府以假尉代之,分其半奉。郑余庆为东都留守,署水陆转运判官。余庆镇兴元,奏为参谋,卒,张籍私谥曰贞曜先生。郊为诗有理致,最为愈所称。然思苦奇涩,李观亦论其诗曰“高处在古无上,平处下顾二谢”云。集十卷,今编诗十卷。
《灞上轻薄行》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在灞河畔轻盈行走,
长安城里没有悠闲的步履,
何况此刻正值天色将晚。
在灞浐河畔相逢,
亲戚们却不相互关照。
我自叹身份卑微,
却突然跟随轻浮的伙伴。
常常担心失去了应有的避让,
被化作车辙上的尘土。
在这样的环境中,
我的头发变得白了,
即使疾走也未曾停歇。
诗意:
《灞上轻薄行》描绘了诗人孟郊在唐朝长安城中的一次闲逛的经历和感慨。诗人注意到自己身份低微,但在现实生活中,轻浮的伙伴们却被亲戚们关照得更多。他常常担心失去了他应有的避让和独立思考的空间,被迫随从轻浮的伙伴们。这种环境下的压力和疲惫,使他感到时光飞逝,头发也因此而变白。整首诗透露出诗人对社会虚浮、浮躁氛围的批判,以及对自己身份和价值的思考。
赏析:
《灞上轻薄行》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诗中的长安城象征着繁华和喧嚣的世界,而灞浐河则成为诗人内心的寄托。诗人孟郊对自己的身份和价值产生了疑虑和反思,他感叹自己的拙劣和无力,同时也批判了虚浮、轻薄的伙伴们,以及社会中缺乏真诚和关爱的现象。
诗中的“灞上轻薄行”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喧嚣的社会中的孤独和迷茫。他的忧虑和焦虑在诗中得到了表达,诗人通过自我反省和观察社会现象,传达了对真实和纯粹的追求。整首诗通过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示了他对社会虚浮的不满和对真实自我的追寻。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示了孟郊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自我价值的反思,通过对长安城的描绘和对自身的感慨,传达了对真诚和纯粹的追求,以及对虚浮和浮躁的批判。它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社会的观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手种梅无恙,苍苔满树身。可怜开较早,不待远归人。
好景入新夏,幽人卧弊庐。廊腰得风远,树罅见星疏。门掩鸦栖後,钟鸣月上初。青灯尚堪近,起了读残书。
重楼燕子隔天涯,五柳阴疏未聚鸦。十日春寒淹雨雪,几番风信到梨花。横塘水长听莺处,小巷泥深卖酒家。多少朱门咽弦管,沉香火底按琵琶。
自笑荒才非世用,功名都付悠悠。断肠怕上夕阳楼。萧萧枫叶下,漠漠苇花秋。日月未知忙底事,东生又复西流。古人不见使人愁。秋兰无处采,流水满芳洲。
山云蝉满树,欲住更何安。上国回将晚,孤峰别自难。碛遥鸿未到,江近夜先寒。泉石虽堪恋,行人不愿看。
路入永宁方午阴,禅师聊复坐沉吟。欲将门外葫芦水,倒作田间三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