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灞上秋居》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作者介绍

马戴,字虞臣,会昌四年进士第。宣宗大中初,太原李司空辟掌书记,以正言被斥为龙阳尉。懿宗咸通末,佐大同军幕,终太学博士。诗集一卷,今编二卷。

作品评述

《灞上秋居》作品评述:灞原:即灞上,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简析】:这首此诗纯写闭门寥落之感。整首诗篇好似一幅形象鲜明、艺术精湛的画卷。我们把它慢慢地打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撩人愁思的秋风秋雨直到傍晚才停歇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接连不断的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连番的风雨,雁儿们已经耽误了不少行程,好不容易风停雨歇,得赶在天黑之前找到一个宿处。这里用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起雁儿们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古人每见雁回,易惹乡思。下面我们继续打开画卷,景象则由寥廓的天际渐渐地转到地面,转到诗中的主人。只见风雨中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而寄居在孤寺中的一个旅客正独对孤灯,默默地出神。“落叶他乡树”这句,很值得玩味。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在他乡看到落叶的情景,不能不有所感触。自己羁留异地,何时才能回到故乡东海(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呢?其心情之酸楚,完全渗透在这句诗的字里行间。“寒灯独夜人”,一个“寒”字,一个“独”字,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不难想象:一灯如豆,伴着一个孤寂的身影。夜已深了,寒意重重,在寒气包围中,灯光更显得黯淡无力,而诗人孤独凄苦的心情也随之更进了一层。“寒”与“独”起着相互映衬的作用:由寒灯而显出夜长难捱,因孤独而更感到寒气逼人。五、六两句让画卷再向下推移,它不仅显示了更大的空间,更细的景物,而且出神入化,展现了诗人的心境。这时夜阑人静,连秋虫都已停止了歌唱,只有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响声,一滴接着一滴,虽很微弱,却很清晰。这句“空园白露滴”用的是以“动”烘托“静”的手法,比写无声的静更能表现环境的寂静,露滴的声音不但没有划破长夜的寂静,反而更使人感到静得可怕。试想,连露滴的声音都可听到,还有什么比这更寂静的呢?下一句“孤壁野僧邻”同样是用烘托的手法。明明要说的是自己孑然一身,孤单无依,却偏说出还有一个邻居,而这个邻居竟是一个绝迹尘世、犹如闲云野鹤的僧人。与这样的野僧为邻,诗人的处境的孤独就显得更加突出了。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进一步写出了诗人的心境:秋夜孤房连露滴的声音都可听到,正说明他思潮起伏,长夜无眠;而所与为邻的只有一个野僧,表明他正想到自己已经被抛出世外,不知何日才能结束这种生涯。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诗的最后两句也就与前面的描写自然衔接起来,不显得突兀。最后两句直接说出诗人的感慨:“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又作“霸上”,长安东)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这首诗写景,都是眼前所见,不假浮词雕饰;写情,重在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因此,尽管题材并不新鲜,却仍有相当强的艺术感染力。(王松) le_cha诗词大全

  • 《雉山》

    营邱水墨师,不识桂林山。半世阅渠画,今始陋坚顽。岭边千奇峰,浓绀梳云鬓。肩舆兀醉梦,所窥才一斑。偶投雉岩宿,洞穴穷孱颜。旁通赤明天,南极地所寰。更登云外顶,下视江湾湾。群仙无我笑,畏汝碧玉环。我久堕尘纲,岁晚嗟良难。往来等幻化,南北俱乡关。却怜雪花儿,三生

  • 《画天都峰自题》

    九上黄山绝顶人,纵横古今感微尘。笑煞天都峰巅客,人间咫尺数烟云。

  • 《贻康兼善》

    遍绕篱边日渐斜,尽无鸡犬有鸣鸦。风凋古木秋阴薄,烟琐西山暝色赊。题柱未期归蜀国,系船长得傍芦花。云林好处欲留脚,要趁新诗挽物华。

  • 《读本朝史有感十首》

    若讷希文受责均,前贤初岂有冤亲。暮年颖上还惆怅,引得无穷射羿人。

  • 《青玉案》

    熙春堂下花无数。红紫映、桃溪路。蝶往蜂来知几许。翠筠亭外,绿阳堤畔,时听娇莺语。绮筵罗列开樽俎。况总是、神仙侣。竞举笙歌持玉醑。介公眉寿,年年此日,常与花为主。

  • 《某两使辽塞俱值郊礼之岁今以至日到北帐感事》

    两忝临潢使,俱逢泰畴祠。国阳随仗日,塞外抗旜时。盛礼群公预,丹心万里驰。周南叹留滞,何似异方悲。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