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巍楼、指顾剑东西,依然旧江山。
怅谁为荆棘,委渠天险,薄我风寒。
金瓯经营几载,鸿雁尚漂残。
一片迷棋局,著手良难。
犹幸红旗破贼,有竹边新报,喜听平安。
问纷纷遗事,一笑付凭栏。
愿天驱、五丁壮士,挽岷峨、生意兴春还。
斜阳外,梦回芳草,人老萧关。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八声甘州(登经济楼)》
朝代:宋代
作者:李曾伯
上巍楼、指顾剑东西,
依然旧江山。
怅谁为荆棘,
委渠天险,薄我风寒。
金瓯经营几载,
鸿雁尚漂残。
一片迷棋局,
著手良难。
犹幸红旗破贼,
有竹边新报,喜听平安。
问纷纷遗事,
一笑付凭栏。
愿天驱、五丁壮士,
挽岷峨、生意兴春还。
斜阳外,梦回芳草,
人老萧关。
中文译文:
登上高楼,指着远处的山川,
依然是那旧时的江山。
心中感慨,为何有这许多荆棘,
让人委身于天险之中,受着寒风的吹袭。
多年来默默耕耘,
而鸿雁仍然飘荡残留。
一片迷茫的棋局,
着手处理起来颇为困难。
幸好红旗打破了贼寇的威胁,
在竹林边传来了好消息,喜闻平安。
问起那些纷纷扰扰的往事,
我只能一笑置之,倚栏而立。
愿上天保护勇士们,
挽回岷山的荣耀,使生意兴旺,春天回归。
斜阳之外,回忆起芳草的美好,
然而人已老去,萧关寂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创作的《八声甘州(登经济楼)》。诗人以登上高楼为背景,表达了对旧时江山的思念和对时局的感慨。
诗的开头,诗人站在高楼之上,指着东西两方向,象征着自己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尽管时光流转,江山已非昔日风采,但依然让人怀念。
诗中提到了荆棘和天险,暗示了社会的困扰和挑战。诗人感叹自己身处困境,受到寒风的侵袭,但仍然坚持不懈。
接着,诗人回顾了自己多年来的努力和默默耕耘,但鸿雁仍然飘荡残留,似乎表达了对成果不如人意的失落。
诗的下半部分,诗人将自己比喻为棋局中的一片迷茫,面对困难艰巨,艰难着手解决。然而,幸好红旗打破了贼寇的威胁,竹林边传来了喜讯,诗人感到安慰和喜悦。
最后,诗人以一笑付之的态度对待纷纷扰扰的遗事,表现出超脱的心态。他祈愿上天保佑勇士们,挽回岷山的荣耀,使生意兴旺,春天回归。但他也意识到时光已逝,人已老去,萧关已成寂寞之地。
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逝去的时光和旧时江山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当前时局的忧虑和对美好未来的期望。诗中运用了山川、荆棘、天险等形象和意象,以及红旗、竹边等细节,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动荡和个人经历的思考和感悟。
此诗表达了对历史的回忆和对现实的反思,展示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同时也呈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寄托了对社会稳定和繁荣的期望。
还如费冠卿,向此振高名。肯羡鱼须美,长夸鹤氅轻。理琴寒指倦,试药黑髭生。时泰难云卧,随看急诏行。
寿母重孙始见渠,天教四世保同居。精神已是千金子,事业应须万卷书。亲戚满前非落寞,杯盘随分不萧疏。晬盘先揽文房宝,他日无优入异闾。
山多猿鸟群,永日绝嚣氛。一涧水流出,几房僧共闻。拄筇黏落趺,拂石动寒云。谁昔来营此,寻碑看记文。
当年歌舞时,不说草离离。今日歌舞尽,满园秋露垂。
长安九城路,戚里五侯家。结束趋平乐,联翩抵狭斜。高楼临远水,复道出繁花。唯见相如宅,蓬门度岁华。
日出百鸟喜,覊人懒举眸。长恨年光缓,禄养未可求。若至年光过,高堂又白头。义和君有知,奈我心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