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霸王庙》

志大无遗策,天亡有愧心。
威棱空炯炯,祠殿独阴阴。
木秀千年古,溪流万折深。
江东父老意,羯鼓奏新音。

作者介绍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歷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爲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爲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霸王庙》是宋代袁说友创作的一首诗词。诗意表达了作者对于志向宏大而无所畏惧的追求和为天下苍生而奋斗的决心。诗中描绘了一座庙宇,庙宇气势恢弘,散发着威武的光芒,而祠殿却独自阴沉。古树苍翠,已经有千年的历史,而溪水却蜿蜒曲折,流淌于深不见底的山谷中。江东的父老们怀着满腔的愿望,敲响着羯鼓奏响新的乐章。

这首诗词通过对庙宇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豪情万丈的志向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庙宇作为象征权势和威严的象征,展示了作者追求霸王般的统治地位和权力的渴望。庙宇与祠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作者的孤独和忧虑之情。古树和溪水则象征了历史的积淀和人生的曲折,彰显了作者对于历史和时间的景仰和敬畏。最后,江东父老的意愿和羯鼓奏出的新音,表达了作者对于时代变革的期待和对于新事物的迎接。

这首诗词通过景物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将作者的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展示了他对于权力、历史和时代变革的思考和表达。它饱含着作者对于个人意志和国家命运的关注,同时也体现了宋代士人对于社会变革和政治理想的追求。整首诗词气势恢弘,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和对于国家兴衰命运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怪菌歌》

    雨前无物撩眼界,雨里道边出奇怪。数茎枯菌破土膏,即时便与人般高。撒开圆顶丈来大,一菌可藏人一个。黑如点漆黄如金,第一不怕骤雨淋。得雨声如打荷叶,脚如紫玉排粉节。行人一个掇一枚,无雨即阖有雨开。与风最巧能向背,忘却头上天倚盖。此菌破来还可补,只不堪餐不堪煮。

  • 《颐和园词》

    汉家七叶钟阳九,澒洞风埃昏九有。 南国潢池正弄兵,北沽门户仍飞牡。 仓皇万乘向金微,一去宫车不复归。 提挈嗣皇绥旧服,万几从此出宫闱。 东朝渊塞曾无匹,西宫才略称第一。 恩泽何曾逮外家,咨谋往往闻温室。 亲王辅政最称贤,诸将专征捷奏先。 迅归欃抢回日月,八方重睹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溪桥 一作:溪头)

  • 《半睡》

    抬镜仍嫌重,更衣又怕寒。宵分未归帐,半睡待郎看。

  • 《春日湖上五首》

    绕堤莎草绿纤纤,老里吟情觉未厌。应是踏青天气近,柳条多插野人檐。

  • 《戏题盘石》

    可怜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