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一两人,国已九鼎重。
如何八君子,一日集吾宋。
古人三不朽,诸老一一中。
久别忽相逢,相对恍如梦。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歷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干道六年(一一七○),召爲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爲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祕书少监(同上书《祕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爲祕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爲序,遂以失职丐去,出爲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干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爲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干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四十四卷。
《跋写真刘敏叔八君子图》是宋代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代一两人,国已九鼎重。
如何八君子,一日集吾宋。
古人三不朽,诸老一一中。
久别忽相逢,相对恍如梦。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杨万里在观赏刘敏叔所绘的《八君子图》时的感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名人的敬仰和对于时代变迁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的敬仰和对于时代变迁的感慨。首句“一代一两人,国已九鼎重”指的是历史上的伟人和国家的重要性。这里的“一代一两人”意味着每个时代都有一两位杰出的人物,而“国已九鼎重”则表示国家的重要性和权威。
接下来的两句“如何八君子,一日集吾宋。古人三不朽,诸老一一中。”表达了作者对于刘敏叔所绘的《八君子图》的赞叹之情。八君子是指历史上的八位贤臣,他们在一天之内聚集在宋朝,展现了他们的风采。而“古人三不朽,诸老一一中”则指的是古代的伟人们,他们的精神和智慧在每一个时代都是永恒的。
最后两句“久别忽相逢,相对恍如梦”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和现实的交汇之感。作者久未见到这些历史名人,当他们在画作中相聚时,作者感到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感叹时光的流转和历史的变迁。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名人的敬仰和对于时代变迁的思考。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对于历史的思索。
欲浇磊砢惟凭酒,竹叶满樽翻绿波。欹帽正当风力紧,吹箫无奈月明何。高林红叶得霜醉,故国青山入梦多。客子长怀有谁识,凭高一笑付清歌。
三赋成会稽,四集始东楚。一洗凡马空,斯文有宗主。
紫檀衣且香,春殿日尤长。此地开新讲,何山锁旧房。僧名喧北阙,师印续南方。莫惜青莲喻,秦人听未忘。
少皞开宫行帝业,无刃金风剪红叶。雁别边沙入暖云,蛩辞败草鸣香阁。有客为儒二十霜,酣歌郢雪时飘扬。不甘长在诸生下,束书携剑离家乡。利爪鞲上鹰,雄文雾中豹。可堪长与乌鸢噪,是宜摩碧汉以遐飞,出南山而远蹈。况今大朝公道,天子文明,团团月树悬青青。燕中有马如龙行,
岁寒始见松将柳,道远方分骥若驽。凿井为山新意气,断干穿石老工夫。重湖水作葡萄涨,五老云成锦绣铺。万古千秋模不尽,几家文集几家图。
把钓归来得锦鳞,充天塞地笑忻忻。虽然也只寻常事,历尽风波验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