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八月初一夜闻雨》

过山秋雨响临池,深夜书斋枕独欹。
正似蓬船倚江浦,梦回牢落听潮时。

作者介绍

郑刚中(一○八八~一一五四),字亨仲,一字汉章,号北山,又号观如,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授温州军事判官。六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八年,迁殿中侍御史。九年,爲枢密行府参谋出谕京陕,归除权礼部侍郎,寻兼详定一司又兼权刑部侍郎。十年,除试礼部侍郎。十一年,擢枢密都承旨,爲川陕宣谕使。十二年,迁川陕宣抚副使兼营田。十七年,以忤秦桧罢,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桂阳居住,徙復州、封州安置。二十四年卒,年六十七。有《北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事见本集卷末附录郑良嗣《郑公年表》,宋何耕《宋故资政殿学士郑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七○有传。 郑刚中诗,以清康熙三十六年郑世成刻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金华丛书》所收同治十一年永康胡凤丹据康熙重刻本(简称金华丛书本)及《两宋名贤小集·石羊山房集》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八月初一夜闻雨》是宋代诗人郑刚中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八月初一的夜晚,听到雨声穿过山谷,深夜里我独自依靠书斋的枕头。就像蓬船停泊在江边,回忆中梦回牢落,倾听潮水的声音。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八月初一的夜晚,静静聆听雨声的情景。诗人孤独地躺在书斋里,感受着深夜中雨声的回荡。他把自己比作停泊在江边的蓬船,回忆起过去牢狱中的经历,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听潮的时刻。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夜晚的景象,通过对雨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考。诗人选择了八月初一的夜晚作为诗的背景,这是一个特定的时刻,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八月初一是农历中的一个重要节气,夏季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人们往往在这个时刻感慨万千,对过去的事物进行回顾和反思。

诗中的“山秋雨”和“深夜书斋”是具象的描写,通过这些细节,诗人展示了自己与自然相融合、与心灵对话的状态。蓬船和牢落则是意象的运用,给诗词增添了一种禅意和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人在这种孤独中,通过回忆和思考,仿佛能够找到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自然和内心的感悟,展现了他对人生、存在和自我境界的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情的语言,诗人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相结合,使读者产生共鸣,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度和寂静。这首诗词以其简洁而深邃的表达方式,成为了宋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 《题文潞公黄河议後》

    澶渊不作渡河梁,由是中原府库疮。白首丹心一元老,归来高枕梦河隍。

  • 《依韵答提刑张太博尝新醖》

    南阳本佳处,偶得作守臣。地与汝填近,古来风化纯。当官一无术,易易复循循。长使下情达,穷民奚不伸。此外更何事,优游款嘉宾。时得一笑会,恨无千日醇。客有多闻者,密法为我陈。自言此灵物,尽心妙始臻。非徒水泉洁,大要麹檗均。暄凉体四时,日月周数旬。其气芳以烈,厥味

  • 《夏日山居好十首》

    夏日山居好,吟来亦自豪。焚香诵周易,痛饮读离骚。莫讳无三甲,吾今已二毛。芜编三日卷,空费一生劳。

  • 《再和元礼春怀十首》

    吴中风物最娇饶,百里春风酒旆摇。往往贵人留骑从,少年丛里贳金貂。

  • 《一年佳节惟立春元夕并在一日亦盛事也灯火笙》

    公堂宴处万灯明,灶鼓冬冬脆管清。莫厌青裙分作队,那无艳粉笑倾城。甘心挝鼓投荒裔,敢望传柑近上京。咫尺宾朋若胡越,语音嘈杂隐雷声。

  • 《竹杖》

    竹杖点湘斑,长随掌握间。老来方得力,伴我一生閒。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