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眼藏当时灭却,那得许多落落索索。
问著则差,答著则错。
喝也喝不住,棒也打不著。
妙喜更得工夫,时与下个注脚。
休休休,莫莫莫。
若要拈花微笑底事,不二法门也低一著。
楼钥(一一三七~一二一三),字大防,旧字启伯,自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温州教授。干道五年(一○六九),以书状官随舅汪大猷使全。累官知温州。光宗朝,召爲考功郎,改国子司业,累迁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给事中。宁宗受禅,迁吏部尚书,因忤韩侂胄,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寻知婺州,移宁国府,仍夺职致仕。侘胄诛,起爲翰林学士,累迁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嘉定六年卒,年七十七。赠少师,謚宣献。有《攻媿集》一百二十卷、《范文正公年谱》等。事见《絜斋集》卷一一《资政殿大学士赠少师楼公行状》,《宋史》卷三九五有传。 楼钥诗,以南宋四明楼氏家刻本《攻媿集》(藏北京大学图书馆)爲底本。底本残缺部分,据武英殿聚珍版《四库全书》本补足(其中五至七卷,武英殿本分爲四卷,仍改按底本目录爲序)。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跋正法眼藏》是宋代楼钥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正法眼藏当时灭却,
那得许多落落索索。
问著则差,答著则错。
喝也喝不住,棒也打不著。
妙喜更得工夫,
时与下个注脚。
休休休,莫莫莫。
若要拈花微笑底事,
不二法门也低一著。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对修行和领悟佛法的思考。诗人描述了修行者在参悟佛法时的困境和难题。正法眼藏(佛经的一部分)已经灭绝了,没有办法得到真正的指导,只能靠自己去摸索。但是无论是提问还是回答,都容易出错,无法达到真正的领悟。无论是受到警告还是受到惩罚,都无法使修行者安静下来,也无法引导他们正确修行。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深入的思考,才能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诗中也强调了拈花微笑的故事,提出了“不二法门”的思想,即佛法的真谛是无二的,不需要依赖文字和经文,而是通过直接体悟而得。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表达了修行者在修行道路上的困境和难题。诗人通过对问答、惩罚和领悟的描述,揭示了修行过程中的种种挑战和矛盾。诗中的“正法眼藏”代表了佛法的真谛,而它的灭绝则意味着修行者无法直接获得真正的指导,只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去追求。诗中的“喝也喝不住,棒也打不著”揭示了修行者内心的动荡和无法控制的状态。然而,诗人也表达了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深入的思考,修行者有望获得更深层次的领悟和妙喜。最后,诗人通过提到“拈花微笑”和“不二法门”,强调了佛法的直接体悟和超越文字的重要性。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准确地表达了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困境。它唤起人们对于佛法的思考和探索,传达了一种超越言语和文字的修行境界。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修行者的鼓励,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深入的思考,他们有望获得更深层次的领悟和妙喜。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1]锵鸣兮琳琅;瑶席兮玉瑱[2],盍将把兮琼芳;蕙肴蒸兮兰藉[3],莫桂酒兮椒浆;扬枹[4]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五音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正蒙字子明,江宁人。居通济门外之罾湾,临河结庐,柴门昼闭。带索拾穗,未尝俯仰于人。年逾九十,隐沦终老。今体诗几万首,今刻其什一,顾邻初为序。台城一上路层层,景物萧条感慨增。玄武湖秋鸿雁下,华林园泠露霜凝。空山僧寺三更磐,隔岸人家半夜灯。霸业只今消歇尽,惟余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万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惊;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头已白。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
渐觉离乡远,宁知出处迂。风流看队马,潇洒入双鱼。谁解辞千乘,无人说二疏。老吾情不怯,漫读古人书。
买陂塘旋载杨柳,清风静扫尘务。柳阴已见疏成密,又听绿荷敲雨。鸥戏渚。柰倏尔翻飞,飞过崔嵬屿。形神自语。岂世事相萦,机心未息,物我不同趣。池亭小,收敛风烟来许。渔歌何愧钟吕。水纹瓦影相娱悦,高咏退之佳句。荷酌醑。有一曲沧浪,不犯人间谱。悠悠振古。问谁似吾侪,
潮涨湛芳桥。难渡兰桡。卷帘红袖莫相招。十二阑干今夜月,谁伴吹箫。烟草接亭皋。归思迢迢。兰成老去转无聊。偏恨秋风添鬓雪。不共魂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