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白发三首》

叶落归根莫漫悲,春风解发次年枝。
人如草木空多智,一老宁闻再少时。

作者介绍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作品评述

《白发三首》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叶落归根莫漫悲,
春风解发次年枝。
人如草木空多智,
一老宁闻再少时。

诗意:
这首诗词以叶落归根、春风解发的景象为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他告诫人们不要过于悲伤离别,因为像叶子一样,离开了树枝也有归宿,像头发一样,春风吹拂后还会再生。诗中提到人和草木一样,虽然草木没有智慧,但人类却拥有丰富的智慧。然而,无论智慧多么丰富,人终将老去,作者表示宁愿听闻老去的消息,也不想再听到再少年时的消息。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比喻,表达了对人生离别和老去的思考。叶落归根、春风解发都是自然界的现象,把人生置于自然的背景之中。诗人通过这些比喻,告诫人们不要过于悲伤离别,因为离别并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归宿的开始。春风解发的意象则表达了希望和新生的寓意,暗示着人生的循环和延续。

诗中的"人如草木空多智"一句,表达了人类的智慧和才华。与草木相比,人类有着丰富的智慧和思考能力。然而,诗人通过"一老宁闻再少时"的句子,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老去的思考。他认为即使拥有再多的智慧和才华,时间也会让人变老,因此宁愿听闻老去的消息,也不再追求年少时的事物。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呼应了自然界的变化和人生的循环。通过对离别和老去的思考,诗人传达了对生命的理解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 《送杨寘序》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夫疾,生乎忧者也。药之毒者,能攻其疾之聚,不若声之至者,能和其心之所不平。心而平,不和者和,则疾之忘也宜哉。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

  • 《送卢山人二首》

    有欠牛眠子为寻,剩将朽胔换华簪。家阡只免牛羊到,此外穷通得上心。

  • 《过石门滩》

    长江风雨急,巨石虎狼蹲。水自分三道,舟唯过一门。细观真眩目,平下亦销魂。忠信知堪仗,见曹不用喧。

  • 《临平道中》

    烟雨桃花夹岸栽,低低浑欲傍船来。石湖有此红千叶,前日春寒总未开。

  • 《和程给事赠虞道判六首》

    紫府沉沉掩夜关,竹阴清扫月中坛。岁星偷得桃枝碧,董奉栽成李子丹。

  • 《句》

    未晓清风生殿阁,经旬赤气照乾坤。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