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白庐山归城赋四首》

绝壑松风泻瀑声,此身如寄画图清。
馀生结得东林社,三笑亭前看月明。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爲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着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 董嗣杲词,一至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庐山集》爲底本,第六卷以《四库全书·英溪集》爲底本,七、八两卷以清光绪丁氏嘉惠堂刊《西湖百咏》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从《诗渊》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九卷,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诗编爲第十卷。

作品评述

《白庐山归城赋四首》是宋代董嗣杲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绝壑松风泻瀑声,
此身如寄画图清。
馀生结得东林社,
三笑亭前看月明。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白庐山归城的情景。诗人坐在绝壑之中,听着松树的风声和瀑布的响声,他感觉自己的身体仿佛置身于一幅清新的画卷之中。他决定在剩下的人生中加入东林社,与志同道合的人结为朋友,共同追求理想。最后,他站在三笑亭前,仰望着明亮的月光。

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首先,诗人运用绝壑、松风和瀑布等自然元素来描绘出一幅宁静、清新的山水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恢弘。其次,诗人通过“此身如寄画图清”来表达自己与这一景象的融洽感受,以及对自然的赞美和喜悦之情。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抉择。他决定在馀生中加入东林社,这是一个以理想和学问为核心的组织,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追求共同的目标。这显示了诗人对人际关系和精神追求的重视,以及对纯粹和高尚生活的向往。

最后,诗人站在三笑亭前,仰望明亮的月光。月亮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诗意、理想和追求,这里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未来的期许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说,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理想的追求。它展示了作者对自然、人际关系和精神追求的热爱,并倡导人们追求纯粹、高尚的生活态度。

  • 《春归》

    报道春归去,忙来看落红。岂知春不去,还在绿阴中。

  • 《送裴如晦即席分题三首》

    十月颍水冰,问君行何为。行不顾斗米,自与五湖期。平生湖上游,幽事略能知。此後君最乐,穷年得游嬉。彩鲸抗波涛,风作鳞之而。鸣鼓上洞庭,笑看红橘垂。漠漠大梁下,黄沙吹酒旗。应怜故人愁,回首一相思。

  • 《岩豅洞留题》

    巍然造化功,斡擘成岩豅。石顶滴清沥,洞深飕细风。我来畏暑间,憩此清冷中。缅怀二老调,逸思更无穷。

  • 《和折子明丈闲居杂兴十首》

    赏识元非易,登临政尔难。要须穷应接,宁可肆讥弹。胜践千年近,高风六月寒。由来炯水玉,固愈耀朱丹。

  • 《惜奴娇》

    渐灼兰膏,覆满青烟罩地。簇宫花、撋荡纷委。万姓瞻仰,苒苒云龙香细。共稽首,同乐与,众方纪。

  • 《偈颂六十七首》

    一叶落,天下秋。一尘起,大地收。有意气时添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