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柏石图诗(并叙)》

陈公弼家藏《柏石图》,其子慥季常传宝之。
东坡居士作诗,以为之铭。
柏生两石间,天命本如此。
虽云生之艰,与石相终始。
韩子俯仰人,但爱平地美。
土膏杂粪壤,成坏几何耳。
君看此槎牙,岂有可移理。
苍龙转玉骨,黑虎抱金柅。
画师亦可人,使我毛发起。
当年落笔意,正欲讥韩子。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作品评述

《柏石图诗(并叙)》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陈公弼家藏《柏石图》,其子慥季常传宝之。
东坡居士作诗,以为之铭。
柏生两石间,天命本如此。
虽云生之艰,与石相终始。
韩子俯仰人,但爱平地美。
土膏杂粪壤,成坏几何耳。
君看此槎牙,岂有可移理。
苍龙转玉骨,黑虎抱金柅。
画师亦可人,使我毛发起。
当年落笔意,正欲讥韩子。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苏轼在陈公弼家看到一幅《柏石图》后的感受和思考。陈公弼是一个收藏有价值艺术品的人,他的儿子慥季经常传世珍宝。苏轼以东坡居士的身份为这幅画作写下了铭文。诗中,苏轼以柏树自喻,将柏树生长在两块石头之间的情景视为天命安排,表达了生命的坚韧和与石头相伴的坚定。他对韩子的态度表示质疑,认为韩子只注重平坦的土地美景,而忽视了土地肥沃与成败的关系。最后,苏轼以绘画师傅能够勾起他内心的情感为比喻,表达了他在写下这首诗时的意图,即讽刺韩子的偏见。

赏析:
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的独特思考和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洞察。他通过描绘柏树生长在两块石头之间,表达了生命的顽强和与命运相伴的态度。他对韩子的讽刺暗示了对韩子片面追求平坦美景的批评,认为一个人应该更加注重土地肥沃和实际成果。最后,他以绘画师傅勾起他内心情感的能力为比喻,展示了自己写诗时的意图和目的。

这首诗词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对比,以及对人生和艺术的思考,展示了苏轼的诗人才情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它充满了哲理和意味深长的想法,同时通过对自然和人类行为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整体上,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独特的艺术表达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他在宋代文学中的重要作品之一。

  • 《乙卯八月余觞客青溪之上坐有李节鸣筝质山咏》

    哀音袅袅出重帏,羁客仙仙思欲飞。弦滑酒香花正好,不辞零露夜沾衣。

  • 《过襄州留题驿亭》

    沙堤筑处迎丞相,驿吏催时送逐臣。到了轮他林下客,无荣无辱自由身。

  • 《和圣俞天津桥闻歌》

    飞雪朝来霁,朱楼月下过。绝云看丽构,裂玉随清歌。醉烛轻摇箔,游鞍不动珂。回头少年乐,惨淡一悲哦。

  • 《赠婺源汪氏》

    曾执干戈卫鲁邦,颍川家世愈芬芳。扶疏枝叶连江浙,烜赫或名冠魏唐。卓荦高才当企及,青精一饭故宜偿。获通谱系诚倾盖,昭穆从斯永不忘。

  • 《送滕彦道除太府寺簿归吴门需次》

    论交先友接枢廷,末路为寮喜典刑。桃李春风同扈跸,衡茅夜雪并寒厅。暂从簿领陪卿月,行握兰荃应列星。临别遥思五湖乐,望中林屋已青青。

  • 《蒋慈谿挽词》

    下笔欲生风,磨砻日有功。推敲诗益炼,骈俪语尤工。经问南雷叟,家传十八公。词人谁可继,文阵滑稽雄。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