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蔓短于蓬,卑栖怯晚风。
只缘头白早,无处入芳丛。
《白头翁》是元代诗人杨维桢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疏蔓短于蓬,
卑栖怯晚风。
只缘头白早,
无处入芳丛。
诗意:
这首诗以一只白头的老翁为主题,表达了他年老体衰、孤独无依的心境。疏蔓短于蓬,形容他的身形瘦小,栖身地也很低矮;卑栖怯晚风,描绘了他畏惧寒冷的晚风,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孤寂。诗中提到他的头发已经斑白,这是因为他的岁月已经过得很久,而且他早早地变得苍老。他无处入芳丛,表示他已经无法再融入繁华的世界,与芳草和花朵失去了联系。
赏析:
《白头翁》通过描绘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翁的形象,表达了时光流逝、岁月无情的主题。诗人运用简洁而形象的语言,将老翁的孤独和无奈表达得淋漓尽致。疏蔓短于蓬、卑栖怯晚风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示了老翁的身体状况,还透露出他内心的脆弱和寂寞。头白早,无处入芳丛的描述则进一步强调了老翁与现实世界的隔离和疏离感。整首诗以简洁的文字描绘了老翁的苦闷心境,触动人心的同时,也反映了时光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
这首诗通过对老翁形象的刻画,呈现了人生旧年的无奈和孤独,展示了岁月流转带来的无情打击。它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光的感慨。读者在品味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岁月的沧桑和生命的短暂,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山林啸聚繁有徒,州家买尽勤招呼。县官被命不敢逊,麒麟出模群狐孤。昨者参州红帕首,高官厚禄恣狂图。呜呼三歌兮歌三发,天翻地覆纲常滚。
献纳无虚日,居然迹已陈。清班区玉石,宝历顺星辰。更化思鸣鵙,遗书似获麟。易名无异论,今代两三人。
甘苦炎凉已遍经,少年磨洗晚年成。脚行险处人都错,心放宽时事自明。阅世兴衰天有眼,随时消长水无情。一身收拾归绳墨。才动千条万绪生。
舍筏求香偈,因泉演妙音。是明捐俗网,何独在山林。缭绕藤轩密,逶迤竹径深。为传同学志,兹宇可清心。
殷勤稽首维摩诘,敢问如何是法门。弹指未终千偈了,向人还道本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