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贤不肯入朝歌,况乃军中忌讳多。
咄咄衣冠出疆去,迫於人处竟成讹。
许及之(?~一二○九),字深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淳熙七年(一一八○)知袁州分宜县(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以荐除诸军审计,迁宗正簿。十五年,为拾遗。光宗受禅,除军器监、迁太常少卿,以言者罢。绍熙元年(一一九○)除淮南东路运判兼提刑,以事贬知庐州。召除大理少卿。宁宗即位,除吏部尚书兼给事中。以谄事韩侂胄,嘉泰二年(一二○二)拜参知政事,进知枢密院兼参政。韩败,降两官,泉州居住。嘉定二年卒。
《柏乡县》是宋代诗人许及之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昔贤不肯入朝歌,
况乃军中忌讳多。
咄咄衣冠出疆去,
迫於人处竟成讹。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历史时期的场景,讲述了一位有才华的贤人因为一些原因不愿意进入朝廷,表达了对时局的不满和对士人流亡的困境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宋代时期士人的困境和挣扎。首句“昔贤不肯入朝歌”表达了一些有才华的贤人不愿意进入朝廷效力的情况,可能是出于对朝政腐败和官场险恶的不满。第二句“况乃军中忌讳多”,揭示了军中禁忌众多,进一步加深了贤人们不愿涉足政治的心理。接下来的两句“咄咄衣冠出疆去,迫於人处竟成讹”,表达了一些士人迫于外部环境和压力,不得不离开故乡,但最终却因为周围的人和环境的影响而变得违背初衷。
整首诗词写出了士人们在特定时期的困境和无奈,展示了他们对政治和社会现实的反思。诗中运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对形势的描绘和人物的表现,表达了作者对士人境况的关注和思考,具有一定的写实性和批判意味。该诗词反映了宋代社会的一部分现实,也折射出人们对权力腐败和社会不公的认识和反思,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朱楼彩舫,浮瓜沈李,报答风光有处。一年尊酒暂时同,别泪作、人间晓雨。鸳鸯机综,能令侬巧,也待乘槎仙去。若逢海上白头翁,共一访、痴牛騃女。
三献蓬莱始一尝,日调金鼎阅芳香。贮之玉合才半饼,寄与阿连题数行。
嘉树荫衡门,鸣鸠遍村墅。薄言农务兴,力作无男女。晨爨烟未起,驱牛理田圃。兹时若宴嬉,争得好禾黍?清晓闻雨过,春流涨溪渚。小儿学把犁,小女亦能杵。生理勿嫌微,浮荣非我取。
念念等空寂,行藏鬼莫窥。是名真遁者,安用山林为。
甫里旧深隐,夫君道不行。清名身后在,明月夜来生。寒水曾垂钓,春田久废耕。空遗散人传,千古见高情。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