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景多为寺,一房当翠微。
炉香穿野霭,杉露滴僧衣。
害蜜蜂喧牖,抛生鸟候扉。
山深随兴味,斜日不须归。
徐照(?~一二一一),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工诗,与同郡徐玑(灵渊)、翁卷(灵舒)、赵师秀(灵秀)并称“永嘉四灵”。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行迹遍及今湖南、江西、江苏、四川等地。宁宗嘉定四年卒。有《山民集》(《瀛奎律髓》卷二○),已佚。有《四灵诗集·徐照集》、《芳兰轩集》传世。事见《水心文集》卷一七《徐道晖墓志铭》。 徐照诗,以一九二五年南陵徐乃昌据毛晋影抄残宋本刻《永嘉四灵诗·徐道晖集》三卷本爲底本。校以一九二八年永嘉黄群《敬乡楼丛书》本(简称黄本)、明潘是仁刻《宋元四十三家集·芳兰轩诗集》五卷本(简称明本)、清顾修读画斋刻《南宋群贤小集·芳兰轩集》一卷本(简称顾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白岩僧舍》是宋代徐照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描绘僧舍的美景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自然意象,展现了僧舍清静幽雅的氛围和僧人在山间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佳景多为寺,一房当翠微。
炉香穿野霭,杉露滴僧衣。
害蜜蜂喧牖,抛生鸟候扉。
山深随兴味,斜日不须归。
诗意和赏析:
《白岩僧舍》通过描绘寺院中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僧舍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词开篇即指出佳景多出现在佛寺之中,寺院成为了自然景色的一部分,而僧舍则被形容为一方翠绿的微小空间。这种寺院与自然景色的融合,凸显了僧舍的宁静和与自然的和谐。
接下来的描写以感官的方式展现了僧舍的细节。炉香扑鼻,穿过野外的霭气,使得整个环境更加清新宜人。杉树上的露水滴落在僧人的衣袍上,突显出清晨的湿润和僧舍的静谧。
诗中还描绘了一些干扰僧舍宁静的元素,如害蜜蜂嗡嗡地在窗户旁活动,以及鸟儿在房檐上等候。这些细节的插入增添了一丝生动和活力,也反衬出僧舍的宁静与与世隔绝的状态。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僧舍中的自由和舒适。山深处,僧人可以随心所欲地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不受外界的干扰。即使太阳西斜,也不需要急着归去,展示了僧舍生活的自由自在和超脱尘俗的态度。
《白岩僧舍》通过对寺院环境的描绘,展示了僧舍的宁静、静谧、与自然的融合,以及僧人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整首诗以自然景观和感官体验为主线,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僧舍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赞美,给人以宁静、舒适和超脱尘世的感受。
庭帏日听乌鹊喜,里社相思鸡凫肥。独身浪走一万里,忽忽平生心事违。
名声藉甚端溪砚,何况珍材琢下岩。兔颖麝煤俱惬当,使君裁鉴果超凡。
心枯衲亦枯,归岳揭空盂。七贵留不住,孤云出更孤。烧灰犹汤足,雪片似黏须。他日如相觅,还应道到吴。
遥山起真宇,西向尽花林。下见宫殿小,上看廊庑深。苑花落池水,天语闻松音。君子又知我,焚香期化心。
乡关胡骑远,宇宙蜀城偏。忽得炎州信,遥从月峡传。云深骠骑幕,夜隔孝廉船。却寄双愁眼,相思泪点悬。
多士济济,于彼西雍。钦肃威德,亦有斯容。函然来思,自西自东。天畏尔禄,惟王其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