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百一诗 一》

下流不可处。
君子慎厥初。
名高不宿着。
易用受侵诬。
前者隳官去。
有人适我闾。
田家无所有。
酌醴焚枯鱼。
问我何功德。
三入承明庐。
所占于此土。
是谓仁智居。
文章不经国。
筐箧无尺书。
用等称才学。
往往见叹誉。
避席跪自陈。
贱子实空虚。
宋人遇周客。
惭媿靡所如。

作品评述

《百一诗 一》是魏晋时期的一首诗词,作者是应璩。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下流不可处。
君子慎厥初。
名高不宿着。
易用受侵诬。
前者隳官去。
有人适我闾。
田家无所有。
酌醴焚枯鱼。
问我何功德。
三入承明庐。
所占于此土。
是谓仁智居。
文章不经国。
筐箧无尺书。
用等称才学。
往往见叹誉。
避席跪自陈。
贱子实空虚。
宋人遇周客。
惭媿靡所如。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应璩对时代风气、社会价值观的不满和思考。作者观察到社会上下流之间的差距和不公,认为下流之人无法在高位立足,君子应当慎重选择自己的起点。名声虽高,却不可过于依赖,因为容易受到攻击和诬陷。前朝的官员因为政治变动而被贬去,有些人适应了新的环境,而有些人则来到了我这个村庄。贫穷的农家一无所有,只能饮醴酒、烧干鱼来招待客人,作者被问及自己有何功德,三次进入承明庐(即进入朝廷),在这土地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这就是所谓的仁智居。诗中还表达了作者对文人墨客的看法,认为他们的文章不会对国家产生实际的影响,他们的篮筐和文案上没有尺寸标记的书籍,只用才学来相互评价。然而,他们常常受到赞叹和称赞,作者自愧不如,避席跪下自陈自己是一个卑微的人。最后,作者提到宋朝的人遇到了周朝的客人,感到惭愧和羞耻,认为自己无法与之相比。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个人处境的描绘,反映了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伦理观念变迁的特点。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社会阶层固化和人事变迁的观察和思考,对名利、权位的矛盾心理进行了思考和警示。作者对文人墨客的评价也反映了当时文化人对自身地位和作用的反思。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情感真挚而深沉,给人以沉思和思考的空间。同时,诗中对于社会现象和个人处境的描绘也具有一定的时代性,让人对那个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价值观进行了一定的了解。

  • 《途次望乡》

    客行愁落日,乡思重相催。况在他山外,天寒夕鸟来。雪深迷郢路,云暗失阳台。可叹凄惶子,高歌谁为媒。

  • 《次韵陈蹈元种竹池上之什》

    冶容多妩媚,劲节自高尚。绝知尤物美,宁似此君放。疏渠望修竹,凛凛丈人行。虽然合九奏,未必遗一唱。移根拂云姿,作伴满月相。客来与周旋,一洗眼中瘴。丞哉太丘徒,风味晋人上。五言落凡目,失喜狂欲恙。渭川植千亩,玉井开十丈。并吞罗心胸,出语还自状。我穷海滨卧,局促

  • 《昭君怨》

    塞上将军且罢兵,一身万里自经营。将军歌舞升平日,却调琵琶寄怨声。

  • 《奉简在伯四首》

    书中旧学来禽帖,今日蛮州得饫尝。要与先生共咀嚼,更将煮蜜助甘香。

  • 《治药》

    药采人间足,方从肘从参。年来医罕间,老去病多谙。风雨关淫疾,刀圭辨苦甘。君看不龟手,犹败越人南。

  • 《江上》

    长林何缭绕,远水复悠悠。尽日馀无见,为心那不愁。忆将亲爱别,行为主恩酬。感激空如此,芳时屡已遒。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