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白衣寺》

白衣古寺瞰江流,隔断红尘不记秋。
深羡老僧心入定,禅房花木四时幽。

作者介绍

郑会,字文谦,一字有极,号亦山,贵溪(今属江西)人。少游朱熹、陆九渊之门。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十年,擢礼部侍郎。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史弥远专政,引疾归里。卒年八十二。有《亦山集》。已佚。清同治《贵溪县志》卷八有传。 郑会诗,据《全芳备祖》等书所录,编爲一卷。

作品评述

《白衣寺》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郑会。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白衣古寺瞰江流,
隔断红尘不记秋。
深羡老僧心入定,
禅房花木四时幽。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古老的白衣寺,俯瞰着江水流淌。寺庙与喧嚣的尘世相隔,不受秋天的影响。诗人深深羡慕那些老僧人,他们能够达到心境的静定,安住在禅房中,四季中的花木都显得幽静而宁谧。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白衣寺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寺庙的向往和敬畏之情。白衣寺是一座古老的僧院,它位于高处,可以俯瞰江水的流动,与喧嚣的红尘相隔。这里的"白衣"指的是僧人的服装,象征着清净和超脱。寺庙代表了一种超越尘世纷扰的精神境界。

诗中提到的"红尘"是指尘世的喧嚣和繁忙,而"不记秋"则表明寺庙与红尘相隔,不受季节的变迁所困扰。这种隔绝和超脱使诗人深感羡慕,他向往能够像老僧人一样,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诗人羡慕老僧人的"心入定",意味着他们能够达到内心的静谧状态,超越世俗的喧嚣,沉浸于禅修之中。禅房中的"花木四时幽"则暗示着寺庙中的花木,无论是春天的绽放、夏天的繁茂、秋天的凋零还是冬天的寂静,都呈现出一种幽静的美感。

整首诗通过对白衣寺的描绘和对僧人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超脱的向往,同时也传达了对寺庙环境的赞美和对禅修境界的推崇。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宋代文人对寺庙和禅修的热爱和追求。

  • 《苏武慢》

    智不如愚,辩何如讷,大巧又何如拙。螳黠蝉痴,鹤长凫短,总是一番消歇。逝者如斯,挠之不浊,止水本来明澈。君试看、云散天开,现出自家秋月。谁种得、白云黄芽,交梨火枣,不怕北风吹裂。头上簪花,手中拍板,稽首金银宫阙。见说麻姑,高骑鹤背,载酒过门相谒。便呼童、拗折

  • 《甲申春张菊存游洞霄诸公钱诗盈轴越明年余过》

    春申下邑荒江演,有眼不识钱塘春。朅来南北两高峰,乍见西施真美人。晓妆浓淡看不足,誓结鹑衣老湖曲。安知湖曲有高人,如此仙姿尚嫌俗。别寻大条登天柱,气压群峰三十六。归来书窗风雨夕,潜听三竺山灵哭。睠言玉局老飞仙,摩娑铜狄今几年。神蛟飞鼠亦何有,金堂玉室空茫然。

  • 《极目(二首选一)》

    江山奇胜总偏安,天堑茫茫固守难。史册事随春梦过,皖公青入酒杯间。

  • 《竹溪和予喜大渊至二诗复叠前韵》

    章子捐书洒埽忙,华轩乃肯过草堂。知闻敢望回并赐,文献难徵夏与商。会有神医为刮膜,岂无邻女肯分光。聋盲常起于音色,三复聃书检欲章。

  • 《初晴》

    天街十二正春阳,小草离离雨后香。吹彻瑶笙人更寂,桃花洞里日初长。

  • 《山中作》

    栖隐非别事,所愿离风尘。不辞城邑游,礼乐拘束人。迩来归山林,庶事皆吾身。何者为形骸,谁是智与仁。寂寞了闲事,而后知天真。咳唾矜崇华,迂俯相屈伸。如何巢与由,天子不知臣。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