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足迹扫尘寰,坐看筇枝上藓斑。
豢得箨龙千就就,却教行水绕空山。
诗词:《报恩寺》
朝代:宋代
作者:朱松
《报恩寺》是朱松创作的一首诗词,通过描绘报恩寺的景色和思想情感,表达了对修行者的敬佩和对佛法的崇敬之情。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道人足迹扫尘寰,
坐看筇枝上藓斑。
豢得箨龙千就就,
却教行水绕空山。
诗意:
道人来到报恩寺,他的足迹覆盖了整个世界,
他坐在那里,看着竹枝上的青苔斑驳。
他豢养着成千上万的蚕食竹叶,
然而,他却让流水绕过空山流淌。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意境深远的语言,描绘了报恩寺的景色和其中隐含的思想情感。首句以道人的足迹扫过寰宇,表达了修行者超越尘世的境界。接着,描述了他坐在寺庙中,注视着竹枝上的青苔斑驳,这象征着岁月的流转和自然的变化。第三句描绘了道人豢养的成千上万的蚕,用以制作丝绸,这暗示了他对修行之路的孜孜以求。最后一句中的流水绕过空山,则表达了修行者超脱尘世的境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了道人在报恩寺的修行境地,展现了朴素、宁静的寺庙景色和修行者对佛法的追求。通过描绘这些景象,诗词传达了对修行者的敬佩和对佛法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呈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意境。整首诗行文流畅,意境深远,给人以静谧和舒适之感。
静宜樵隐度,远与车马隔。有时行药来,喜遇归山客。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鹤来松有客,苔去石无衣。黄金浮世在,白发故人稀。
闻道山炉一炷香,三余常得寸心降。直须了取诗千首,始可闲期璧一双。梅润未能排絮帽,日阳只拟上云窗。伫公纳锡充前列,毋使迟迟出九江。
群木方憎雪,开花长在先。流莺与舞蝶,不见许因缘。
西湖小雨晴,滟滟春渠长。来従古城角,夜半传新响。使君欲春游,浚沼役千掌。纷纭具畚锸,闹若蚁运壤。夭桃弄春色,生意寒犹怏。惟有落残梅,标格若矜爽。游人坌已集,挈榼三且两。醉客卧道傍,扶起尚偃仰。池台信宏丽,贵与民同赏。但恐城市欢,不知田野怆。颍川七不登,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