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宝峰照和尚真赞》

山拥云腴,水怀月昼。
照彻体前,湛存身后。
机头梭路微分,针鼻线芒初透。
灵涵万象兮彼不遗余,坐断十方兮我无渗漏。

作者介绍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宝峰照和尚真赞》是宋代释正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宝峰高耸,犹如云朵轻拥。清澈的水中怀抱着明亮的月光,如同白昼一般明亮。它照亮了身体前方的一切,同时也将自身的光辉融入身后的一切。机头微微颤动,像织布的梭子在细微的分隔线上穿行,针尖上的线头初次透露出微光。它灵动地包容了万象,却从不保留一丝余地。我坐在这里,断绝了十方的纷扰,我内心没有任何渗漏之处。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宝峰山的景色和自身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宝峰高耸入云,给人以庄严的气息,同时水中的月光使整个景色更加明亮和宁静。诗人以宝峰和水中月光作为隐喻,表达了自己身体前方和身后的明亮,以及内心的安宁。诗中的机头梭路微分、针鼻线芒初透等形象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细微之处的敏感和观察力。诗词后半部分则表达了诗人的心境,他在这里远离尘嚣,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安抚,没有任何外界的干扰和纷扰。

这首诗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山水景色和诗人的内心状态,体现了宋代诗人常见的山水田园意境和追求心灵宁静的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手法,诗人将自然景色和内心世界相融合,表达了对真正宁静和内心纯净的追求。整首诗词意境深远、意味悠长,给人以内心宁静和思考的空间。

  • 《次韵子云送儿女至昭亭见寄》

    岩岩昭亭山,度岁一再行。吾亲在其下,有路如砥平。风物岁时佳,岂问楚与荆。胡为不得往,使我涕泗横。出身备王官,敢自颓家声。圣皇察庶狱,小大必以情。哀矜且勿喜,死当使之生。念昔栖闽陬,孤童共营营。菽水曾几何,青紫望一经。弟兄亦云幸,假节仍专城。别离乃频有,仆奴

  • 《咏舞》

    低身锵玉珮,举袖拂罗衣。对檐疑燕起,映雪似花飞。

  • 《次韵汉卿舅腊梅》

    垂垂瘦萼泫微霜,剪剪纤英锁暗香。金雀钗头金蛱蝶,春风傅得旧宫妆。

  • 《嘉树》

    残芳不入眼,爱此嘉树秀。青云重欲垂,翠幄远相斗。轻凉迎早夏,繁影乱清昼。兹日更徘徊,聊携一樽酒。

  • 《素梅 四七》

    地老天荒尽可花,不同桃李竞繁华。要知鼎鼐调羹味,须问旧时丞相家。

  • 《与苏运使诩四首》

    草木日摇落,道路方阻长。丰年米故贱,逆旅钱自荒。暝宿村舍烟,朝行板桥霜。岂不愿息肩,于此增彷徨。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