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借维摩榻,披襟待晚凉。
鸣蜩喧古木,鬥雀堕虚廓。
染翰题新壁,移樽避夕阳。
二公亭畔路,爱惹芰荷香。
胡仲弓,字希圣,号苇航,清源(今福建泉州)人。仲参兄。生平不见记载,据集中诗知其二赴春闱始中进士,初官县令,未几即以言事被黜。继爲绍兴府掾、粮料院官(《心泉学诗稿》卷四《寄胡苇航料院》),时间约在理宗宝祐六年(一二五八)前后(《戊午天基节口号》)。后弃官,以诗游士大夫间。有《苇航漫游稿》,已佚。《江湖后集》卷一二收其诗一百六十余首。清四库馆臣又据《永乐大典》辑爲《苇航漫游稿》四卷。 胡仲弓诗,前四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江湖后集》中之诗,以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编爲第五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宝应寺》是宋代胡仲弓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作者在宝应寺的景象及其心境。
宝应寺位于何处我们并不清楚,但是通过诗词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在这个地方的宁静与美好。诗的开头写到作者来到宝应寺,借用维摩榻(一种坐具)坐下,披着衣襟,等待着夜晚的凉爽。这里可以看到作者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对凉爽夜晚的期待,营造出一种安逸的氛围。
接下来,诗中描写了一些细节。蜩(一种昆虫)的鸣叫声在古老的树木间回荡,雀鸟在空中争斗,掉落下来。这些描写增加了诗词的生动感,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在宝应寺中的身临其境的感觉。
随后,诗中出现了染翰题新壁、移樽避夕阳的描写。染翰指的是蘸墨写字,题新壁则是指在新的墙壁上题字。这里展示了作者在闲暇时刻的一种雅兴,通过写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移樽避夕阳也表明了作者在享受宝应寺美景的同时,也在享受着美酒的愉悦。
最后两句写到作者在宝应寺的二公亭畔的路上,爱上了芰荷的香气。二公亭是指寺庙中的某个亭子,芰荷则是一种花卉。这里通过感官的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和热爱。
总体来说,《宝应寺》这首诗词通过对宝应寺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在这个地方的宁静与愉悦心境。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的描写,与读者分享了作者在宝应寺中的感受和情感体验,给人一种宁静、恬淡的感觉。
早晚飞来入锦城,谁人教解百般鸣。春风红树惊眠处,似妒歌童作艳声。
一国之师亦强名,南阳独许振嘉声。大唐扶得真天子,曾踏毗卢顶上行。
俗书只识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落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阑。
竹色萧萧木叶齐,石边芳草迥凄迷。断猿月落愁人去,正在黄陵庙里啼。
万水千山音信希,空劳魂梦到京畿。漫天岭上频回首,不见虞封泪满衣。
一緺凤髻绿如云,八字牙梳白似银。斜倚朱门翘首立,往来多少断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