锺山好住苦弗住,驮岭难居真欲居。
出地入天须任我,来今去古不关渠。
万由旬上起肤寸,一刹那间弥太虚。
识得鬘华云体段,妙高高处坐如如。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如皋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后随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龙州。理宗朝,召爲秘书郎,以言事忤史弥远,罢。弥远死,以礼部员外郎召,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传。 洪咨夔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平斋文集》爲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语口号、帖子词等及从《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宝云庵戒师》是宋代洪咨夔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
锺山好住苦弗住,
驮岭难居真欲居。
出地入天须任我,
来今去古不关渠。
万由旬上起肤寸,
一刹那间弥太虚。
识得鬘华云体段,
妙高高处坐如如。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探讨了禅宗佛教的修行和境界。宝云庵指的是一座禅宗寺庙,而戒师则是指寺庙中的禅师或导师。
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佛教修行者对于修行境界的追求。锺山、驮岭都是隐喻,表示修行之路艰难曲折,但修行者内心真正渴望的是达到一种境界。好住苦弗住,意味着锺山之美值得留连,但住下去却是苦难。驮岭难居真欲居,驮岭是指背负重担的过程,困难重重,但修行者仍然真心希望能够居住在这样的境界中。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修行者对于自由自在的追求。出地入天须任我,表示修行者超越了尘世的束缚,可以自由地在地上或天上行走。来今去古不关渠,意味着修行者对于时空的限制不再重要,可以自由地在过去和现在之间穿梭。
诗的后两句描述了修行者达到的境界。万由旬上起肤寸,表达了修行者超越尘世、世俗的浮躁和烦忧,达到超越肉体的精神层面。一刹那间弥太虚,表示修行者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入了超越现实的境界。
最后两句描述了修行者在境界中的坐姿。识得鬘华云体段,鬘华云体是佛教中坐禅的一种姿势,表示修行者能够正确地坐姿。妙高高处坐如如,妙高是指佛教中的一座山峰,表示修行者在高处坐禅,安详自在。
整首诗词通过对修行境界的描绘,表达了修行者追求自由、超越、平静和内心境界的愿望。通过隐喻和象征,以及对禅宗修行的描述,这首诗词展现了佛教思想中的禅意和境界。
神游忽到云台宫,太华彩翠明秋空。曲廊下阚白莲沼,小阁正对青萝峰。林间突兀见古碣,云外缥缈闻疏锺。褐衣纱帽瘦如削,遗像恐是希夷翁。穷搜未遍忽惊觉,半窗朝日初曈曨。却思巉然五千仞,可使常堕胡尘中?小臣昧死露肝鬲,愿扈銮驾临崤潼。何当真过此山下,百尺嫋嫋龙旗风。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校经同省并门居,无日不闻公读书。故持茗椀浇舌本,要听六经如贯珠。心知韵胜舌知腴,何似宝云与真如。汤饼作魔应午寝,慰公渴梦吞江湖。
委质艰难际,精忠日月昭。引裾尧浸缩,断鞅虏氛消。顾眄安诸夏,风声动一朝。南迁谁辨谤,公论付刍尧。
昴宿储精岳降神,天教抱送玉麒麟。海中仙草千年实,井底丹砂百岁春。历运一同新甲子,日行再见旧壬辰。五云多处三光见,南极星中是老人。
雪后缄诗送春燠,何异祠坛起只肃。吟哦三叹思答报,几欲挥毫纸随缩。多闻实藉益者三,敬客不啻需之六。别君方看月弦下,及六仅比羊胛熟。前时为雪谒仙佛,俯伛叩神如问卜。阴阳妙由帝把握,寅帝傍赖公迪笃。死生休戚系雨暘,此柄不轻果谁属。天公欠雪如负券,得之无庸计迟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