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敢方泄边机,北耗传讹果是非。
不见红旗加露布,颇传黄屋尚宵衣。
南风不竞师将老,春水方生虏必归。
何日灵台真偃伯,更无一点战尘飞。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这首诗词《北耗》是刘克庄在宋代创作的作品。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京师敢方泄边机,
北耗传讹果是非。
不见红旗加露布,
颇传黄屋尚宵衣。
南风不竞师将老,
春水方生虏必归。
何日灵台真偃伯,
更无一点战尘飞。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边疆的军事局势以及人们对战争消息的传播和误解。诗人表达了他对国家形势的关注和对和平的向往。他希望边境地区的战争能够结束,人民能够享受安定和平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力量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期盼。以下是对每个诗句的赏析:
1. 京师敢方泄边机:
诗人提到了京城的人们勇于传播边境的军事情报。这句表达了人们对战争消息的关注以及他们敢于传播边界局势的勇气。
2. 北耗传讹果是非:
"北耗"指的是边境地区的战事。这句诗意呼应了标题中的"北耗"。诗人表达了边界战事消息传播中的谣言和误解,暗示了信息的不可靠性。
3. 不见红旗加露布:
这句诗描述了没有看到红旗和露布,暗示着战争的消息没有实质性的证据和准确性。红旗通常是战争中传递消息的标志,而露布用于传递军事命令。
4. 颇传黄屋尚宵衣:
这句诗描绘了传闻中关于黄屋和宵衣的传说。黄屋和宵衣都是指战争中的重要人物或地点,但在这里被传得模糊不清,暗示了战争消息的混乱和不可靠性。
5. 南风不竞师将老:
这句诗表达了南方的风不再与北方竞争,暗示着战争的疲惫和军队的老化。
6. 春水方生虏必归:
诗人借春水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战争结束的期待。他相信战争将会结束,敌人将会回归。
7. 何日灵台真偃伯: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灵台"指的是官职,"偃伯"指的是官员的职位。诗人希望将来能够看到官员们不再参与战争,而是过上平静的生活。
8. 更无一点战尘飞: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希望没有战争的痕迹和战争的破坏。诗人希望国家能够远离战争,和平安定。
一趯趯翻四大海,一拳拳倒须弥山。佛祖位中留不住,又吹渔笛汨罗湾。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闇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青青山上松。数里不见今更逢。不见君。心相忆。此心向君君应识。为君颜色高且闲。亭亭迥出浮云间。
先生京国来,称有母氏丧。问之几何时,二十余星霜。八月发秦淮,九月下涛江。旦闻云海滴,夜视星斗芒。短服双鬓秃,千里一苇航。山回指会乩,孤城水中央。昔雉堞未建,今青青者杨。伤心至正末,四海沸鼎铛。县官高不闻,藩将贪如狼。城守人自敌,乐祸甘不祥。一家当此时,赤脚
都缘赋色浅,燧不趁春繁。
夹水松篁,一天风露,觉来身在扁舟。桂花当午,雪卷素光流。起傍蓬窗危坐,飘然竟、欲到瀛洲。人世乐,那知此夜,空际列琼楼。休休。闲最好,十年归梦,两眼乡愁。谩赢得、萧萧华发盈头。往事不须追谏,从今去、拂袖何求。一尊酒,持杯顾影,起舞自相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