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冲自古在精神,从事兵车亦苦辛。
羽扇纶巾前日事,尚能谈笑静风尘。
吴芾(一一○四~一一八三)(生年据集中诗我生甲申岁),字明可,号湖山居士,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一三)进士,歷删定官,秘书正字。以不附秦桧,罢。后通判处、婺、越三州,知处州。三十一年,召爲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户部侍郎,出知婺州。孝宗即位,知绍兴府,未几,召权刑部侍郎,迁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以事提举太平兴国宫。干道三年(一一六七)起知太平州。五年,改知隆兴府。六年,以年老奉祠。淳熙元年(一一七四),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十年卒,年八十。有《湖山集》二十五卷,长短句三卷,别集一卷,奏议八卷(本集附宋周必大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湖山集》十卷。《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宋史》卷三八七有传。 吴芾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湖山集》爲底本。参校民国李之鼎宜秋馆刊本(简称宜秋本)、《仙居丛书》排印本(简称仙居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北楼二首》是宋代吴芾所作的两首诗词。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第一首:
北楼风光自古现,我折冲精神饱满。
为兵车事业付辛劳,但依然能谈笑尘寰。
第二首:
羽扇纶巾昔日事,依然能静心谈笑。
尽管身处风尘劳碌,仍能保持从容不迫。
《北楼二首》这两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吴芾对兵车事业的体验和感悟。诗词首先展现了北楼的风光和历史的久远,暗示了折冲精神的传承与承载。折冲精神指的是奋发向前、追求进取的精神,代表了军事人员的奋斗精神和职责担当。
诗词中提到从事兵车的苦劳和辛劳,表达了吴芾对军事事业的付出和牺牲。然而,尽管身处兵车之中,作者依然能够谈笑自若,保持从容的姿态。这种坚毅与豁达的心态反映了作者对困难和挫折的应对能力,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词中的羽扇纶巾是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标志,代表了高雅的文化修养。通过羽扇纶巾与兵车事业的对比,表达了作者既能从事军事工作,又能保持文人风度与谈笑的能力。这种对军民融合的理解和对人生多元角色的兼顾体现了作者的人文关怀和宽广胸怀。
总的来说,吴芾的《北楼二首》通过描述兵车事业的辛劳与精神追求,展现了折冲精神的传承与坚持,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多元角色的兼顾,体现了一种豁达、从容的人生态度。
妙龄冠蜀士,名声振王畿。晚随召节来,天朝增羽仪。我昔倅丹丘,鹿侯挂冠归。群公俱祖送,见公四三诗。颇恨著鞭先,自言乞身迟。拳拳慕下风,直欲梦见之。还朝挹高致,气宇清且夷。称者不容口,往往同一词。始见荷倾倒,笑谈欲忘疲。况当秋风高,滥吹参试闱。鼎脔得一尝,豹斑
永夜无他虑,长吟毕二更。暗灯摇碧影,滞雨滴阶声。道进愁还浅,年加睡自轻。如何得深术,相与舍浮名。所思同海岱,所梦亦烟波。默坐看山久,闲行值寺过。独吟黄叶乱,相去碧峰多。我有归心在,君行竟若何。
吾闻夷中琴已久,常恐老死无其传。夷中未识不得见,岂谓今逢知白弹。遗音髣佛尚可爱,何况之子传其全。孤禽晓警秋野露,空涧夜落春岩泉。二年迁谪寓三峡,江流无底山侵天。登临探赏久不厌,每欲图画存於前。岂知山高水深意,久以写此朱丝弦。酒酣耳热神气王,听之为子心肃然。
薄暮雪云低,清宵气惨凄。方听打窗急,已报与阶齐。疏箔穿飞蝶,空庭聚戏猊。新晴思访客,愁绝满城泥。
黄粱梦断。把眼底浮华,须当猛省,凡笼跳出,物外有何萦绊。镇相随、霞友云朋,任到处、风邻月伴。逍遥客,无拘管。游绿水,玩青山,疏散。这些儿快乐,千金不换。任人争名夺利权。且俺咱,觅个左转。处箪、瓢活计,占断人间慵懒。乐终朝、一枕高眠,放四大、长舒短展。红尘内
银蟾光满,弄余辉、冷浸江梅无力。缓引柔条浮素蕊,横在闲窗虚壁。染纸挥毫,粉涂墨晕,不似今端的。天然造化,别是一般,清瘦踪迹。今夜翠葆堂深,梦回风定,因月才相识。先自离愁,那更被、晓角残更催逼。曙色将分,轻阴移尽,过眼难寻觅。江南图上,画工应为描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