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迸月》

迸月川鱼跃,开云岭鸟翻。
径斜荒草恶,台废治花繁。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作品评述

诗词:《迸月》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迸月川鱼跃,
开云岭鸟翻。
径斜荒草恶,
台废治花繁。

中文译文:
月光洒在迸溅的河流中,鱼儿跃出水面,
云雾散开,山岭上的鸟儿翻飞。
径路弯曲,草丛凋零,
废弃的台阶上,花朵依然繁茂。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观,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受。

首先,诗中描述了月光洒在迸溅的河流上,描绘了一幅夜晚的景象。鱼儿跃出水面,展示了生机勃勃的场景,传递出一种活力和生命力。这里的"迸月"表达了月光的明亮和生动,给人一种明亮的感觉。

接着,诗人描述了山岭上的鸟儿翻飞的景象。"开云岭鸟翻"揭示了山间云雾散去,鸟儿在空中翻飞的情景。这里的"开云"表达了云雾散开的意象,给人一种通透明朗的感觉。

然而,诗中也描绘了一些凋零和废弃的景象。径路弯曲,草丛凋零,暗示着一片荒芜和荒废的景象。台阶废弃,但花朵依然繁茂,展示了生命的力量和顽强的生命力。这种对比表达了变迁和生命的循环,以及在荒废之中仍能找到生机的意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从迸溅的河流、跃动的鱼儿,到开阔的山岭、翻飞的鸟儿,再到凋零的草丛和废弃的台阶,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传递了生命力的顽强和生命的变迁。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

  • 《扇子诗》

    烟雨青丝百尺楼,江南树树拂人头。此间岂是藏樽处,醉里一声黄鷅鹠。

  • 《梨花》

    春到梨花意更长,好将素质殿红芳。若为寄与江南客,枉是杨梅忆庚郎。

  • 《送杰上人归成都》

    锦城一别鬓成丝,今日山阴送杰师。乱絮飞花扑行路,正如东郭放船时。

  • 《感物》

    物情岂愿岁时遒,一气潜移不自由。日出鹁鸪还唤雨,夏初蟋蟀已吟秋。

  • 《听歌一绝诗》

    协律新教罢。河阳始学归。但令闻一曲。余声三日飞。

  • 《诸葛盐井》

    五行水本咸,安择江与井?如何不相入,此意谁复省。人心固难足,物理偶相逞。犹嫌取未多,井上无闭绠。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