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却文书上马迟,白苹洲畔有心期。
斜阳忽到传觞处,落尽梨花啼子规。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碧波亭》是宋代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了却文书上马迟,
白苹洲畔有心期。
斜阳忽到传觞处,
落尽梨花啼子规。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位诗人的心情和境遇。诗人心怀远志,希望能早日完成手头的文书工作,但却因种种原因而耽搁。他在白苹洲畔等待着一个重要的约定,期待着心中的美好。斜阳忽然斜照,诗人的目光转向传酒的地方。而在此时此刻,梨花已经凋零,子规的啼叫也已经停止,这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消逝。
赏析:
《碧波亭》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整首诗词通过对时间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渴望。诗中的“了却文书上马迟”表达了诗人对事务完成的迫切心情,同时也暗示了他在文书上的努力和责任感。白苹洲畔的“有心期”则暗示了诗人在那里等待着某个人或某个重要的约定,表达了他对美好时光的期待和向往。斜阳的出现和梨花凋零的描绘,以及子规啼叫的停止,都表达了时光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短暂性。这些意象的运用使整首诗词更加丰富而深邃,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碧波亭》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通过时间和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首诗词既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又引发了读者对人生和时光的思考。
朝见一片云,暮成千里雨。凄清湿高枝,散漫沾荒土。
西风忽报雁双双,人世心形两自降。不为鱼肠有真诀,谁能梦梦立清江。
揽衣起兮望秋河,濛濛远雾飞轻罗。蟠桃树上日欲出,白榆枝畔星无多。
玉界琼田处处村,群山缭白晓云昏。圣君缟素天垂应,三白飞花奉至尊。
昔君困虀盐,蓬首窗下读。秋萤屡乾死,明月以为烛。麻衣肘欲穿,才换一袍绿。岂知冷淡债,十载偿未足。书斋开冰厅,败壁数椽屋。横经缀鹄鹭,未省进凫鹜。穷通更事耳,裘扇有反覆。直今张罗地,便恐车击毂。先生粲可流,示现著冠服。从渠势炙手,了不见凉燠。小诗应大笑,笑我
门风是相门,积庆岂须论。祖德书仪在,科名榜帖存。政声闻牧竖,墨迹见花村。物论将徵用,多应入谏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