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弼观罢走笔书后卷》

黎民于变是尧时,便字尧夫德可知。
更览新诗名击壤,生生全道略无遗。

作者介绍

富弼(一○○四~一○八三),字彦国,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举茂才异等,授签书河阳判官。通判绛州,迁直集贤院,开封府推官、知谏院。庆历二年(一○四二),爲知制诰。三年,拜枢密副使,与杜衍、范仲淹等主持庆历新政。四年,出知郓州。歷知青、郑、蔡、河阳、并等州府。至和二年(一○五五),召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即位,爲枢密使。居二年,出判扬州,封祁国公,进封郑。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判汝州。二年,以左僕射、门下侍郎拜同平章事。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判河南,改亳州。后因阻青苗法受责,求归洛阳养疾,不久即致仕。元丰六年卒,年八十。有奏议、安边策、文集等,今存《富郑公集》一卷。《宋史》卷三一三有传。 富弼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两宋名贤小集》卷四九《富郑公集》爲底本,酌校他书引诗。另从《伊川击壤集》等书中辑得集外诗若干,编于卷末。

作品评述

《弼观罢走笔书后卷》是宋代文人富弼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黎民于变是尧时,
便字尧夫德可知。
更览新诗名击壤,
生生全道略无遗。

诗意:
在乱世之中,黎民的变革能够体现出尧时的德行。通过观察新近的诗词作品,可以看到作者深刻地理解并传承了尧时的道德精神,展现了其中丰富的内涵,没有遗漏地完整呈现出来。

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时代变革和文化传承的思考和赞美。诗中提到了尧时,尧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伟大君主,他以德治天下,仁爱民众,被后世尊奉为至圣。作者通过黎民的变革,寓意当前乱世中的人们也能够展现出尧时的美德。

诗词的第二句"便字尧夫德可知",表达了作者对于黎民的德行的赞叹。在古代中国,人们常常通过一个人的字来判断其品德和性格。这句话意味着作者通过观察黎民的行为,可以直接了解到他们的品德和道德。

接下来的两句"更览新诗名击壤,生生全道略无遗",表达了作者对于新近的诗词作品的评价。他认为这些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出色,而且在道德和思想表达上也非常完整,没有遗漏任何内容。作者对于这些作品的观赏和赞叹,体现了他对文化传承和时代进步的关注和肯定。

通过这首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富弼对于社会变革和文化传承的思考和重视。他将尧时的美德与当下的时代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于社会进步以及文化繁荣的期望和赞美。这首诗词既是对于历史的致敬,也是对于当下的启示,让人们思考如何在变革中保持传统价值观的传承。

  • 《题王氏先垅寿松亭》

    兵前万事举头非,风太无情宰木悲。马鬣未随陵欲变,龙髯还长子孙枝。会看高表鹤归日,毋忘新栽鹿触时。雨露百年思不极,深心更有岁寒知。

  • 《寿安公主出降》

    沩水闻贞媛,常山索锐师。昔忧迷帝力,今分送王姬。事等和强虏,恩殊睦本枝。四郊多垒在,此礼恐无时。

  • 《郴江百咏并序·圆泉》

    清冽渊渊一窦圆,每来尝为试茶煎。又新水鉴全然误,第作人间十八泉。

  • 《题画扇》

    谁将琢月挥云笔,偃仰江山尺素中。眼界未舒君莫厌,出门三丈软尘红。

  • 《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 《石城乐》

    闻欢远行去,相送方山亭。风吹黄檗藩,恶闻苦篱声。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