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影澜飞碧,临深雨过凉。
夜横千櫂月,冷浸一溪堂。
鱼跃翻寒藻,鸥閒戏夕阳。
百年数行客,几度落危樯。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歷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爲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爲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碧澜堂》是宋代袁说友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映照影子的波光闪烁,临近深夜雨过后的清凉。
夜幕下,月亮横挂在千櫂船上,寒冷的水面渗透进一座溪畔的小堂。
鱼儿跳跃,翻动寒冷的水草,海鸥在夕阳下嬉戏。
百年过去,无数行旅者来到这里,几次经历危险的航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碧澜堂周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思考。诗中的碧澜堂是一座靠近溪流的小堂,夜晚的月亮倒映在水面上,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景象。作者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和凉爽,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诗中的鱼儿跳跃和海鸥嬉戏,展现了自然界的活力和生机。而诗末提到的百年行旅者和危险的航程,则暗示了人生的旅程和困难。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词更富有意境和哲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索和对时光的感慨。
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内心感受,袁说友以简洁而精巧的语言,展示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观察和感悟。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线索,以抒发内心情感为主旨,通过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深刻感悟。
寄命湖船带梦游,又依海客恋残秋。楹书壁挂成千劫,波影花光聚一楼。映照须眉能玩世,支离皮骨故工愁。持杯各在飞鸿侧,咽入天风与唱愁。
荐士满朝称弟侄,教民到处过儿孙。就中治陕偏清净,不似侯门似道门。
入南京。赴蓬瀛。显出王风九转成。超然得上升。宠何荣。辱何惊。三髻山侗绝利名。何愁性不灵。
元非铸冶自成湾,乌兔烹煎那得闲。却问黄粮几番熟,不知沸鼎在人间。
塞向倾书槴,开炉积豆萁。林居得温暖,天遣养衰迟。瓮盎藏蔬後,鉏耰下麦时。农家冬最乐,我老颇能知。
自古大圣人,犹以为难事。而况后世人,岂复便能至。求之不胜难,得之至容易。千人万人心,一人之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