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浸虚庭夜未央,一枝静对白云乡。
三生自结玄都约,来伴疏梅到玉堂。
刘学箕,字习之,号种春子,因家有方是闲堂,又号方是闲居士,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子翚孙,珌子。生平未仕,但游歷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歷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宁宗嘉泰四年(一二○四)始返乡。嘉定八年(一二一五),又游安康(今陕西汉阴),是时年将届六十。着作由弟子游郴(季仙)于嘉定十年编爲《方是闲居士小稿》二卷,曾刊行,已佚。元惠宗至正二十一年(一三六一)裔孙刘张获旧本重刊。而今《两宋名贤小集》卷二三八《方是闲居士小稿》所收诗,大多爲元刊本所无,其中《和陆明叟》「所愧微官相束缚,何因共访酒家帘」,亦与诗人生平不合。未详《小集》据何辑入。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序跋。 刘学箕诗,以元至正屏山书院刊《方是闲居士小稿》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两宋名贤小集》多出底本的诗,编爲第二卷。
《碧桃》是宋代刘学箕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碧桃的花朵在月光下渐渐绽放,夜晚还未结束。一枝碧桃静静地对着白云的故乡。三生的缘分在玄都(神话中的仙境)中自然而然地结合,来陪伴着疏疏落落的梅花一同到达玉堂(神话中的宫殿)。
诗意:
这首诗词以碧桃花为主题,抒发了作者对美丽与神秘的追求。通过描绘夜晚的月光、碧桃花和白云,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和悠远的情感。诗中的玄都与玉堂象征着神话中的仙境,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和超脱尘俗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自然景物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通过描绘碧桃花、白云和月光,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超脱尘世的境界。诗词中的碧桃花象征着美丽与神秘,而白云和月光营造了一种宁静、悠远的氛围。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运用了神话中的元素,如玄都和玉堂,增添了神秘的色彩。整首诗词意境深远,给人以超然的感受。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和超脱尘俗的向往,展现了宋代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心灵世界的探索。同时,诗中的神话元素也赋予了诗词一种神秘的色彩,让读者感受到超越现实的境界。整首诗词以其美丽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给人一种宁静、悠远的感觉,引发读者对美的思考和对诗意的追寻。
庭帏日听乌鹊喜,里社相思鸡凫肥。独身浪走一万里,忽忽平生心事违。
名声藉甚端溪砚,何况珍材琢下岩。兔颖麝煤俱惬当,使君裁鉴果超凡。
心枯衲亦枯,归岳揭空盂。七贵留不住,孤云出更孤。烧灰犹汤足,雪片似黏须。他日如相觅,还应道到吴。
遥山起真宇,西向尽花林。下见宫殿小,上看廊庑深。苑花落池水,天语闻松音。君子又知我,焚香期化心。
乡关胡骑远,宇宙蜀城偏。忽得炎州信,遥从月峡传。云深骠骑幕,夜隔孝廉船。却寄双愁眼,相思泪点悬。
多士济济,于彼西雍。钦肃威德,亦有斯容。函然来思,自西自东。天畏尔禄,惟王其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