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植党互相挺,政事纷更属纪年。
曾读上皇哀痛诏,责躬犹是禹汤贤。
刘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彦沖,号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韐仲子。以荫补承务郎,辟爲真定府幕属。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通判兴化军(本集卷五《送张当世序》)。后以疾退居故乡屏山,学者称爲屏山先生,朱熹尝从其问学。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遗着由其子玶编爲《屏山集》二十卷,胡宪爲之序,朱熹跋。《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刘子翚诗,以明正德七年刘泽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十八年李廷钰秋柯草堂刊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汴京纪事二十首 其四》是宋代刘子翚所作,描绘了当时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和官场的腐败现象。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朝廷植党互相挺,
政事纷更属纪年。
曾读上皇哀痛诏,
责躬犹是禹汤贤。
这首诗通过描绘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展示了当时政治环境的腐败和混乱。"朝廷植党互相挺"意味着朝廷上层的官员们形成了各自的派系,相互支持和争斗。"政事纷更属纪年"指的是政务繁忙而杂乱无章,需要记录和整理年表来维持秩序。
"曾读上皇哀痛诏"表明诗人曾阅读过前任皇帝发出的哀悼诏书。这句话传达了失去皇帝的悲痛之情,暗示着社会动荡和政治不稳定。
最后两句"责躬犹是禹汤贤"表达了诗人对自省和自责的态度。他认为虽然面临局势动荡,但个人仍需承担责任,效仿古代贤君禹、汤的智慧和品德,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善时局。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揭示了宋代朝廷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现实。虽然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现状的不满,但诗人仍抱有改善时局的希望,呼吁个人以贤明和自律的态度来推动社会的进步。
汝岂解吾觅,梦中能再过。犹禁出庭户,谁导越山河。汝祖盼吾切,如吾念汝多。方疑背母至,惊醒失相诃。
轻屉来时不破尘。石榴花映石榴裙。有情应得撞腮春。夜短更难留远梦,日高何计学行云。树深莺过静无人。
美人隔江水,相思江水深。江水日夜流,泛我东去心。春风百花老,把酒别草草。邂逅未可期,梅杏黄已饱。
千首诗轻万户侯,富如猗顿亦何求。六义中间有至乐,不须苦作楚人骚。
北客推车指蜀门,乾阳知已近临坤。从辞府郭常回首,欲别封疆更感恩。援寡圣朝难望阙,暑催蚕麦得归村。雷公解劚冲天气,白日何辜遣戴盆。
登庸局面变,报复念头差。贬削村夫子,褒崇笑夜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