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城王气杂妖氛,胡虏何知屡易君。
犹有太平遗老在,时时洒泪向南云。
刘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彦沖,号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韐仲子。以荫补承务郎,辟爲真定府幕属。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通判兴化军(本集卷五《送张当世序》)。后以疾退居故乡屏山,学者称爲屏山先生,朱熹尝从其问学。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遗着由其子玶编爲《屏山集》二十卷,胡宪爲之序,朱熹跋。《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刘子翚诗,以明正德七年刘泽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十八年李廷钰秋柯草堂刊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汴京纪事二十首 其一》是刘子翚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宋代汴京(今河南开封)的景象和时代的动荡。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帝城王气杂妖氛,
胡虏何知屡易君。
犹有太平遗老在,
时时洒泪向南云。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汴京的景象,以及时代的动荡和政治的不稳定。帝王的威严与妖邪的气息混杂在一起,表现了朝代的变迁和权力的易主。然而,即使在这样的动荡时期,仍有一些老人保留着太平时期的记忆,他们时常向南望,心中洒下忧伤的泪水。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揭示了宋代汴京的时代氛围。"帝城"指的是汴京,"王气"指的是帝王的威严和统治力。"妖氛"则暗示了一些邪恶和不祥的气息。"胡虏"是指外族的侵略者,"屡易君"说明了宋代政权的频繁更迭。
然而,诗人通过"犹有太平遗老在"的描述,表达了一种对过去太平盛世的怀念和对当前动荡时局的忧虑。这些"太平遗老"是那些经历过太平时期的老人,他们保留着对和平时光的深切记忆。"时时洒泪向南云"则表达了他们内心的悲伤和对逝去时光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汴京的景象和时代的变迁,展现了作者对时局的担忧和对太平年代的向往。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宋代汴京的动荡和变化,以及人们对太平时期的追忆之情。
雪月共高寒,求多意未阑。林逋五品服,宋璟九还丹。老友松筠健,贤宗鼎鼐酸。任渠蜂蝶闹,难作武陵看。
日晚长秋帘外报,望陵歌舞在明朝。添炉欲爇熏衣麝,忆得分时不忍烧。日映西陵松柏枝,下台相顾一相思。朝来乐府长歌曲,唱著君王自作词。
瑞气绕宫楼,皇居信上游。远冈连圣祚,平地载神州。会合皆重译,潺湲近八流。中兴岂假问,据此自千秋。寥泬敞延英,朝班立位横。宣传无草动,拜舞有衣声。鸳瓦霜消湿,虫丝日照明。辛勤自不到,遥见似前程。处处是欢心,时康岁已深。不同三尺剑,应似五弦琴。寿笑山犹尽,明嫌
枝上稀疏地上稠,忍看红糁落墙头。风流别乘多才思,归趁西园秉烛游。
仿佛蟾蜍影,萧然蟋蟀声。秋随桐叶倒,心与鬓毛惊。旧出斑无数,新添白几茎。百年成底事,揽镜若为情。
晴江暗涨岸吹沙,山畔船冲树杪斜。城郭半淹桥市闹,鹭鸶缭绕入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