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汴京纪事二十首》

朝廷植党互相挺,政事纷更属纪年。
曾读上皇哀痛诏,责躬犹是禹汤贤。

作者介绍

刘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彦沖,号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韐仲子。以荫补承务郎,辟爲真定府幕属。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通判兴化军(本集卷五《送张当世序》)。后以疾退居故乡屏山,学者称爲屏山先生,朱熹尝从其问学。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遗着由其子玶编爲《屏山集》二十卷,胡宪爲之序,朱熹跋。《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刘子翚诗,以明正德七年刘泽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十八年李廷钰秋柯草堂刊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汴京纪事二十首》是宋代刘子翚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汴京(即汴梁,即今天的开封)为背景,描述了当时朝廷内外争斗激烈、政务繁忙的景象。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汴京纪事二十首

纷纷争斗于中朝,
政务繁忙属纪年。
上皇哀痛诏曾读,
责躬犹是禹汤贤。

诗词的中文译文:
各方势力在朝廷中争斗不休,
政务繁忙都属于年代的记录。
上皇悲痛地颁布诏令,
责怪自己的过失仍然是贤明的人贤。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宋代汴京朝廷的政治环境。诗词的开头表明了朝廷内部各个势力的争斗,形容了政务的繁忙与混乱。诗中提到了上皇(即前任皇帝)因为某种痛苦而发布了一道诏令,表达了他对现状的关切和忧虑。最后两句表达了上皇尽管责备自己的过失,但仍被认为是具有禹、汤贤明之德的君主。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朝廷政治的纷争和忙碌,突出了上皇的痛心和自责。通过对政治景象的描绘和上皇的呼应,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政治风气的担忧和对贤明君主的向往。

这首诗词通过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描绘,反映了宋代朝廷内部党争的激烈和政务的繁忙。虽然没有提及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但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意象,诗词传递了作者对政治清明和贤明君主的期望,以及对当前局势的忧虑之情。

  • 《老树》

    百年老树倚柴门,樵径苍苍野色新。醉向溪头卧明月,叶声风细夜还闻。

  • 《张提举到山有作》

    清世朝贤难会面,岩堂语道霜风扇。借问何时出帝乡,笑云西蜀乌头贱。阿呵阿,谁人荐裴相,当年典豫章,不惜眉毛又相见。

  • 《句》

    流连儿女意,香满曝衣楼。

  • 《题慈溪庆安寺古松》

    寒松一干老苍苍,古寺门前岁月长。匠伯偶图舟楫利,禅翁方患斧斤伤。得全此日同齐栎,勿翦他年经召棠。可但与君期久远,相将俱列大夫行。

  • 《灵岩琴台》

    攀跻缘鸟外,目尽四垂荒。片水吞湖白,孤烟射日黄。台空风自鼓,露结草犹香。寂寞追欢地,怀人老大伤。

  • 《题石》

    岩石多意气,松树留高龄。倚仗眇云涛,天风吹泠泠。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